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徐复观认为,只有到了孔子,才有对于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在孔子那里,礼乐就如仁一样,不再是外在的、客观的形式,而是内在的、生命的自觉。正是这一思想,启发我们思考现代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朱光潜那里,人生分为广义的完满人生和狭义的实际人生.前者具有理想的形而上意义,侧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属于现实的形而下层面,指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而这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我们不能免俗.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命,那么人生艺术化;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活,那么艺术生活化.相较于生命来说,生活是实在的,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那里,乐已不限于教化的作用,而是关乎人生境界的形成。自孔子起,真正美学意义上的乐教传统开始形成,并在后世得以继承和发展。老、庄虽没有形成所谓的乐教思想,但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天籁"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在中国美育的发展进程中,诸多美学家都将音乐教育作为他们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音乐的修身养性功能,并达成完整人格,进而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无疑是受到了中国传统乐教的影响。中国传统乐教虽已衰微,却在百年中国美育乃至现代中国美育的进程中得到了重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