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明太祖洪武年间 (136 8— 1398年 )和明成祖永乐年间 (14 0 3— 14 2 4年 ) ,曾对元代以来宗教界的腐败现象进行了一番整饬。从明代文献所显示的资料看 ,整饬的主要对象是“西僧”和“西天僧”。元、明时期的西僧 ,专指藏传佛教徒 ,俗称喇嘛。西天僧 ,则指来自西域的方僧。就整顿的内容来看 ,重点是考核僧、道徒的业务知识及端正其人格形象 ,从而净化寺观的氛围。明初对西僧队伍的整顿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即乘西藏黄教推行的宗教改革 ,因势引导 ,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有文明的历史,也有文化的历史。对于文明的历史,我们总是怀抱着一种时过境迁的感想,而文化的历史,作为一种精神传统,则与当下的存在经验及意义无法切割。作为影响甚至支配着我们生存的文化传统是周人开创的,那么,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周文化和殷商文化究竟是何种关系。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论述道:“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用“损益”来概括周人对殷商文化的继承、改造和发展,代表了一种较为全面的看法。但关键是周人在哪些方面又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策略作了“损益”,则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深入研究。逯宏先生的《周代殷商礼乐接受研究》借用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将殷商族群的礼乐活动视为“第一文本”,将周人文献记栽视为“第二文本”,借助新发现的材料对周人再造的“第二文本”予以重新审视,一方面还原了被周代文献扭曲了的殷商礼乐原貌,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周人的“期待视野”,探讨了殷商文化在周代的命运,从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殷周文化“损益”研究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现行供暖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以供暖节能为中心,全面总结供暖方面的经验、教训.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提高节能效果,并提出具体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4.
毕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的《岷州广仁禅院碑》,是我们研究北宋时期河陇吐蕃佛教化方方面面的珍贵实物资料,碑铭历史和客观地记录了缘边地区佛教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汉藏同根同源历史踪迹溯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通过遗传Y染色体的对比分析,证实汉藏两民族同根同源,拥有共同祖先。本拟就这一重大发现,参考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成果以及汉藏历史献记栽,试图全面展示汉藏血缘同脉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历史档案》2001年1期刊载了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供的(清)崇德年间内秘书院蒙藏事书档案译稿10余件,这批珍贵的藏事书对大清国入关前满、蒙,藏间的朝觐聘问事记录颇祥,充分反映了清王朝统一中国前就对西藏的人地理和传统政教制度的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评价,为此,清太宗皇太极派遣了一支阵容壮观的通藏使节团,殷勤延请达赖喇嘛到以满蒙弘扬佛法,其次,书补证了学术界对清入关前有关藏记述方面的一些粗疏与讹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