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我们用基因分子生物学结合超微结构的方法在318例人宫颈癌标本中证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它的亚基因片段,E_6-E_7早期基因可能是HPV-16的致癌基因。本文采用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的全部早期区基因及E_6-E_7基因分别重组至逆转录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中,将比重组的逆转录病毒导入培养细胞,在细胞中大量牛成并释放病毒颗粒到培养液中(此细胞称为重组病毒生成细胞)。借助重组病毒感染方式介导基因转移进行体外转化研究。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研究属于DNA病毒的HPV-16的致癌潜能,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证明它是目前体外研究转化功能效率最高,最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十六例人生殖道湿疣标本(14例取自宫颈,2例取自外阴)在电镜下显示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早期,鳞状上皮的基底及副基底层明显增生,核大而圆,常染质色丰富并出现多量的“染色质之间颗粒”“染色质周围颗粒”及“核体(nuclear bodies)”,分裂像很多。这是产生乳头状或扁平“疣”的病理基础,在以往文献中未引起足够重视。2)细胞被HPV感染的早、中期,胞质及核内逐渐出现由电子致密度高的均匀基质组成的团块,呈圆或椭圆形,边缘大部清晰。这种致密基质团盐随病变的发展逐渐增大互相融合,形成胞质内核周巨大的基质  相似文献   
3.
1)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136例官颈鳞癌;24例官颈炎;8例正常官颈鳞状上皮,取自三个不同地区——新疆,北京和湖北。从以上标本提取DNA供核酸杂交用。以32~P-dTTP进行标记的HPV-6B,11,16,18的质粒DNA作为探针,与上述宫颈癌,宫颈炎及正常宫颈上皮DNA进行斑点核酸杂交。部分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和双向电泳。结果表明136例癌中76例的DNA中可检测到HPV-16 DNA的相关序列(56%),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新疆的阳性率为82%(19/23),北京65.3%(32/49),湖北39%(25/64),八例正常宫颈均为阴性。Southern blot杂交及双向电泳表明病毒DNA整合入癌细胞基因之  相似文献   
4.
5.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是当今国际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我国有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在国内五个地区(新疆、北京、湖北、黑龙江,贵州)共获得经病理学确诊的人宫颈鳞状上皮癌318例,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IN)14例,宫颈及外阴湿疣48例,慢性宫颈类34例及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4例。将上述组织提取DNA后,以~(32)p标记的HPV-11,16,18三型病毒DNA为探针与上述组织进行核酸杂交,其中32例宫颈癌10例正常宫颈及27例宫颈及外阴湿疣还进行平行的电子显微镜对比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