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3篇
物理学   1篇
无线电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CCSD(T)/6-311G(d,p)//MP2/6-311G(d,p)+ZPE水平上对反应HCCO+NO2进行了计算, 建立了反应势能面. 此反应由反应物通过三步反应到达产物. 首先, NO2的O原子进攻HCCO自由基中与H相邻的C原子, 形成异构体1[ONOC(H)CO]或2[H(CONOC)O]. 然后, 异构体1和2通过N-O键的断裂形成产物NO和OC(H)CO. 最后, 产物中的OC(H)CO可以通过C-C键的断裂进一步分解为HCO和CO. 由HCCO+NO2反应得到产物NO+HCO+CO.  相似文献   
2.
在G2(B3LYP/MP2/CC)水平上对反应HCCO O2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反应势能面,提出了3种可能的反应机理:(1)四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1(HCO CO2);(2)三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2(CO HCO2);(3)O-O键断裂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3(O OCC(O)H)和P4(O CO HCO).由反应势能面推测产物P1(HCO CO2)为主要产物,产物P2(CO HCO2),P3(O OCC(O)H)P4(O CO HCO)为次要产物.  相似文献   
3.
C2H3和NO2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在CCSD(T)/6—311G(d,p)//B3LYP/6—3llG(d,p)水平上给出了反应C2H3 NO2的详细势能面信息,并列出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通过深入分析反应路径及反应机理,得到5个能量可行的产物和6条反应通道,其中产物C2H3O NO的形成又有利,而产物CH2CO HNO则是次要产物,其他产物在通常条件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对HO2+NO2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B3LYP/6-311G**和CC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HO2自由基与NO2分子反应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反应势能面, 计算结果表明, 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中的直接氢抽提反应机理是此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 即HO2自由基的氢原子转移到NO2分子的氮原子上形成产物P1 (HNO23O2), 另一个可能的反应通道是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上HO2中的端位氧原子进攻NO2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中间体1 (HOONO2), 接着中间体1 (HOONO2)经过氢转移形成产物P2 (trans-HONO+3O2), 以上两个反应通道都是放热反应通道, 分别放热90.14和132.52 kJ•mol-1.  相似文献   
5.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对HO2+NO2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B3LYP/6-311G**和CC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HO2自由基与NO2分子反应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反应势能面, 计算结果表明, 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中的直接氢抽提反应机理是此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 即HO2自由基的氢原子转移到NO2分子的氮原子上形成产物P1 (HNO23O2), 另一个可能的反应通道是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上HO2中的端位氧原子进攻NO2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中间体1 (HOONO2), 接着中间体1 (HOONO2)经过氢转移形成产物P2 (trans-HONO+3O2), 以上两个反应通道都是放热反应通道, 分别放热90.14和132.52 kJ•mol-1.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不同尺寸铜盘连接状况、掩蔽作用等对漏洞的影响,发现孤立的小铜盘(0.1mm)比大尺寸的铜盘(〉0.1mm)更易发生漏镀,即漏镀易发生在小尺寸铜盘上,主要的原因与置换钯的速率不同相关。至于因掩蔽引发的漏镀现象,主要与平衡电化学势作用相关。在活化过程中,电子转移主要决定了漏镀发生与否。  相似文献   
7.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α、β、δ三种MnO2晶体结构和能量进行了系统的计算,探讨金属离子和水对MnO2的晶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α-MnO2在没有隧道中钾离子支撑的情况下会崩溃;δ-MnO2在夹层中没有金属阳离子和水存在时,层间距会明显低于实验结果.从能量来看,在金属阳离子和(或)水存在的条件下α-MnO2和δ-MnO2会比β-MnO2更加稳定, 反之则没有β-MnO2稳定.因此,金属离子和水是层状MnO2和较大隧道状MnO2晶体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于Ni-P镀液添加TiO2颗粒,用化学镀法在黄铜基底上制备不同TiO2含量的Ni-P-TiO2复合镀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法、计时电流和交流阻抗法测定Ni-P-TiO2/Cu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常温下Ni-P-TiO2/Cu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氧化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Ni-P-TiO2电极上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随镀层TiO2量的不同而异;镀液中TiO2含量为5 g.L-1时,所得电极的电催化乙醇氧化的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稀土金属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理论上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对稀土掺杂TiO2前后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Y,La,Gd,Lu,Ce,Eu,Yb和Tb掺杂有助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而对于Pr,Nd,Pm,Sm,Dy,Ho,Er和Tm掺杂,由于在价带顶和导带底之间形成了较多的可能成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的杂质能级,故此类稀土的掺杂浓度需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9种稀土金属(RE=Y,Ce,Pr,Sm,Gd,Dy,Ho,Er,Yb)掺杂的TiO2粉体,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分别表征其晶体结构和光学吸收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前后的TiO2均为锐钛矿相,且Ho,Pr,Ce,Sm,Y,Yb和Gd掺杂使TiO2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且理论研究结果与周期表中稀土元素外层电子轨道排布规律一致,从而揭示了稀土元素掺杂的本质规律,指明了适量的稀土掺杂有利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CCSD(T)/6-311G(d,p)//B3LYP/6-311G(d,p)+ZPE水平上对反应HCCN+NO的二重态反应势能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4种产物:P1(HCN+NCO),P2(OH+NCCN),P3[HCN+(CNO)]和P4(HCN+CNO).其中产物P1为主要产物,P2为次要产物,P3和P4很难得到.在G2(B3LYP/MP2/CC)水平,对产物P1和P2的反应通道的单点能量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