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篇
无线电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区间干扰是室内多媒体广播传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光OFDM的室内可见光多媒体广播系统.该系统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区间干扰,提高频谱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功率效率,并且保证室内照明效果.本文针对所设计的可见光多媒体广播系统,研究了相关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并分析了系统光照效果、信噪比、频谱效率以及功率效率等性能指标,并与其它系统进行比较,验证了系统在干扰抑制和功率效率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实用化双折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最佳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双折射效应和偏振调制原理,设计了一种实用化的反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分析了精度、灵敏度等的主要指标与光源、双折射晶体及传输光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给出了系统参数选择的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ADS的S波段微带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微带单平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ADS软件设计了一个工作在S波段的微带无源下变频混频器,运用s参数及谐波平衡分析法对该混频器进行设计仿真。混频器射频输入信号为3 250MHz,本振信号为4 150MHz,输出中频信号为900MHz。由仿真结果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而且利用ADS进行微波电路仿真,具有周期短,开发成本低,性能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双波长非接触式光纤高温计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军  王勇 《激光与红外》1998,28(1):51-54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化的新型高精度非接触式双波长光纤高温计结构。分析了实际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测温误差。针对对各种误差来源,采用了一些克服办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个电路的测试性好意味着装备有较好的故障覆盖率,故障检测、隔离率和较低的虚警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代价完成各级的测试和故障诊断任务。而部队装备又由许多电路组成,因此一个电路的测试性设计直接影响到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良好的测试性设计已经成为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提高部队装备的测试性,诸多学者极力在研究各种方法,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信号流图模型的测试性方法,系统阐述了多信号流图模型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建模,并以经典滤波放大电路为例,利用多信号流图模型分析了此电路的测试性问题。通过仿真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对于装备有很高的可检测性以及故障检测率。  相似文献   
6.
偏振调制的光纤温度传感器补偿结构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提出的偏振调制的光纤温度传感器补偿结构作了改进。进一步分析了这一结构的补偿效果,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证明了这一补偿结构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双波长非接触光纤高温计的波长最优设计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实用化的高精度非接触式双波长光纤高温计的工作波长及其带宽进行了最优化设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测试范围600~1360℃内,测温灵敏度达到0.1℃,精度为0.5℃。  相似文献   
8.
利用DSP模拟雷达杂波信号进行雷达性能测试和抗干扰性能测试,是雷达电子对抗训练的重要手段。文中从雷达杂波的分布特性出发,分析了低分辨率雷达地物杂波的幅度概率密度统计特性和功率谱特性。并根据分布特性建立了低分辨率雷达杂波模拟算法模型,以ADSP-BF533为核心,进行相应的软件设计,实现了一种雷达杂波实时模拟系统,能够满足一般动目标检测、动目标显示体制雷达的性能测试和抗干扰训练。  相似文献   
9.
对镀金板可焊性不良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制定了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辛军 《通讯世界》2016,(12):269-270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居全球第一,在运营与建设方面我国高速铁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铁路信息综合性设备网络监测系统,是综合性的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平台,在铁路信号人员对设备隐患发现、设备故障处理和现场指导维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现阶段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