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篇
无线电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激光切割机的高速化、高功率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其关键功能部件的切割头,其在切割过程中的焦点控制对零件的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着重分析光纤切割头和CO2切割头的光路机理,详细研究切割头的焦点位置控制技术和焦斑直径控制方法,从几何光学角度推导出焦点位置变动量和焦斑直径的理论公式,可为切割头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固态雷达脉冲压缩距离副瓣淹没弱小信号,进而影响目标显示与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设计最小化ISL失配滤波器结合距离副瓣自适应抑制算法。在对脉冲压缩系数优化的情况下,利用脉冲压缩先验信息,识别脉压副瓣区域,降低强目标副瓣对周围目标的检测影响,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除距离-速度耦合现象对LFMCW体制雷达测距模糊及精度的影响,雷达发射信号形式采用对称三角LFMCW信号,利用运动目标在上/下扫频段频谱的对称性仿真验证了单目标环境下去距离-速度耦合的有效性,提高了雷达的测距精度。针对多目标环境下对称三角LFMCW体制雷达上/下扫频段目标配对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MTD通道检测结果与目标距离信息的方法进行上/下扫频段目标的准确配对,从而实现对多目标去距离-速度耦合。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超宽带雷达接收系统中,为了降低FPGA的处理时钟,数字正交下变频一般采用多相滤波方法实现,多相滤波后传统的一路串行零中频信号变为并行多路I/Q信号,其脉压功能通过并行多相FFT和频率抽取IFFT实现,此方法能够与数字下变频多相滤波结构统一设计,且相较于传统串行脉压实现方法,其处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不仅通过理论仿真...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PCIE总线的DMA传输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多通道DMA传输系统。系统基于PCIE总线实现国产FPGA芯片与CPU芯片之间的互联,采用FPGA主动发起和结束DMA传输过程的方法,实现了多个虚拟DMA通道并支持不定长DMA包传输。同时,该方法将DMA包与雷达数据帧关联起来,更适合雷达系统中数据的流水传输与处理,有效减少了数据传输过程中CPU的参与,使得CPU性能更多地释放于雷达信息处理中。  相似文献   
6.
熊焰  王冬华  苗付友  杨寿保 《电子学报》2003,31(11):1651-1654
移动代码(例如移动代理)在异地执行签名时往往不希望暴露其所有者的私有密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移动代码匿名签名算法,依据该算法,移动代码所有者可以利用椭圆曲线根据自己的身份信息为移动代码生成一个认证矢量和一个临时性密钥对,并通过它们实现了移动代码匿名签名以及签名后的不可否认性.该算法除具有匿名性和不可否认性以外,还具有高效性、保密性和不可伪造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代码移动特性的移动计算.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天线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的发射信号泄漏进接收通道,恶化接收机灵敏度,使接收机前端饱和的问题。本文基于最小均方(LMS)自适应算法,利用FPGA实时对消泄漏进接收通道的发射信号,有效提高单天线FMCW雷达收发间的隔离度。在X波段单天线FMCW雷达平台上,测试结果表明,泄漏进接收通道的发射信号可以达到40dB的对消深度,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椰树壳为原料通过复合物理活化方法制备出2162.84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所得活性炭孔径分布范围为1.1-2.5nm.选择对曙红Y染料进行吸附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考查吸附剂用量、pH值、初始浓度、温度与吸附时间对单组分体系染料的吸附量与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曙红Y浓度1600g ·m-3、pH为2.02、吸附时间10min、温度318K和吸附剂用量0.05g时脱除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9.
10.
前驱体凝胶中催化剂含量对碳化硅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糠醇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硝酸钴为催化剂,含氢硅油为结构助剂,通过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多孔碳化硅,采用XRD、SEM、TEM、HRTEM和低温氮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碳化硅的堆积缺陷密度、平均晶粒度、比表面积及孔容有重要的影响,多孔碳化硅的比表面积在49~167 m2·g-1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