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6篇
无线电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德学者命名三种新元素据《科技日报》报道,德国学者彼得·阿尔布鲁斯特尔在达姆斯塔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举行的新元素命名大会上宣布,他与戈德弗里特·明茨贝格领导的科学试验小组,分别于1981年2月4日、1981年2月14日和1981年2月25日合成的三种自然界最重元素(原子序数为107,108和109).被命名为Nielsbohrium(NS)、Hassium(HS)和Meitnerium(MT).他解释命名的原因,以丹麦核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命名107元素,以重离子研究中心所在地黑森州命名108元素,以德国女核物理学家利毖·迈特纳尔命名109元素.他们还将跟踪一个镍同位素和一个铅核的聚变,以合成元素110.  相似文献   
2.
本文推导出任意形状的平面微带天线中所储存的电磁能的精确表达式,该表达式为标准电场的简单函数。这些表达式可使计算时间大为缩减,还可在问题公式化的阶段使工作也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3.
 1 美学者宣称黑洞存在可望得到证实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天文学学会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壮观照片,证实在一个遥望星系的中心处,有一个巨大黑洞正把星体吸进去,喷发出由辐射与热气组成的湍流.在这幅哈勃照片上还发现:在M-87星系中心有一个星体凝聚和象点那样的亮光源,距地球5200万光年;若其速度符合理论预测,那将最终证明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一种增色检测铜离子的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探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紫凡  梅岭  向宇  童爱军 《分析化学》2008,36(7):915-919
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5-醛基吡咯-2-酸乙酯)罗丹明B酰肼西夫碱(RHPS)。在含30%乙腈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0)中,该探针本身无色,加入铜离子后溶液很快变为粉红色,而对其它金属离子如铁、汞、铅和镁等都没有明显响应。该探针与铜离子的结合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可应用于环境中铜离子的快速实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7~6.0×10-6mol/L,检出限达1.2×10-8mol/L。  相似文献   
5.
从荧光开始研究相对论电子束泵浦Xe_2Cl准分子激光,给出详细的实验资料和分析讨论,特别研究了谐振腔装置对宽带内波长可调谐性的影响,评价了各种稀有气体卤化物混合气体的荧光和激光波谱特性与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   
6.
 1 美将首次发射小行星探测器据报道,美国将于1996年2月由“得尔塔2型”火箭发射一小行星探测器,要在近距离观测“爱神”小行星活动。此星是1898年发现,其长约35公里,宽14公里,高13公里;1975年,该星曾飞抵距地球2250万公里。定于1996年发射的探测器,将在1998年12月与爱神星会合,此时与地球距离约3.7亿公里。  相似文献   
7.
 1 英、澳学者创原子核形状研究新方法据澳大利亚《实验室新闻》报道,英国尼尔·罗利博士提出用相对简单的实验数据确定原子核形状的可能性,改变入射原子核的能量,测量核合成(聚变)的概率的变化.澳大利亚学者杰克·利博士在其学生简星伟协助下,用韦纳滤波器进行这一实验,发现轰击1平方毫米靶区时,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入射粒子能够进行合成,大多数被散射掉,散射粒子的强度妨碍检测器的正常工作.他们采用球形氧原子核作为入射原子核,其他一系列原子核作为靶,进行了大量测量,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传输慢波模式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共面波导在时域上的特性。为了得出电路的时域响应而提出的理论分析,与测量结果相当一致。所用的电路分析方法适合于确定寄生传输效应,这些效应对于使用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中遇到的微型波导(例如肖特基接触共面线和置于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基片上的耦合微带线)来说是固有的。  相似文献   
9.
 1.日本发明超高密度磁性记录新技术据《科技日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樱井利夫教授等发明一种原子测头场离子显微镜、并采用飞溅法把薄膜喷镀在钨针上形成针状试料,将晶粒分离后进行原子水平的观测,发现过去称为最小记录单位的晶粒是一个多节针柱,每一晶粒之间具有几个波的间隔.这一结果,证实了日本人前田提出的“柱状晶粒可再分”的预言,并开拓了垂直三维磁性记录的先河,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 法国学者预言2050年建成受控核聚变核电站据法国《发展论坛报》报道,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热核聚变研究领导人罗·德洛什预言,从2050年起,受控热核聚变将被制服.他认为,从1991年11月9日17时21分人类首次实现聚变实验到在核电站上采用,可能要花50年时间.而地球各种能源的储量为1万亿吨石油当量,只能够用140年。人们必须在核电站、增殖反应堆、热核聚变三方面想办法.若人类在2050年建成受控核聚变核电站,为3000年生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造太阳能”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