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2篇
无线电   1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
文中利用矩量法分析了流星余迹在各种情况下的散射特性,着重指出了流星余迹散射场与金属体散射场的关系。数值结果与论述同一问题的文献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内外空间光-光纤耦合技术在无线光通信中的研究进展,以提高空间光-光纤耦合效率为主线,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工作,包括空间光光纤耦合自动对准技术、自由空间光模式转换技术、空间光光纤耦合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技术、马卡天线的收发一体化技术。介绍了大气湍流中透镜阵列和单透镜耦合至单模光纤的耦合性能、大气湍流中马卡天线作为接收天线时的空间光耦合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无线光通信中的空间光-光纤耦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将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异构融合,能使各类技术取长补短,增强通信系统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介绍了可见光通信分别与电力线通信(PLC)、Wi Fi、以太网、长期演进(LTE)网络、第五代/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5G/6G)融合的方法及发展现状,对可见光通信异构融合系统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据运动坐标系中不同电磁场量的相互变换关系和辅助规律,本文详细推导了当两个相对运动坐标系沿某一坐标轴方向运动时,一束平面电磁波在相对另一个运动坐标系下的表现形式,将理论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所做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高速运动坐标系下,介质的电磁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无线光通信为切入点,首先对大气湍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解释了大气湍流及其产生的机理与传输特性.然后分析了大气湍流所引起的光束扩展、光束漂移、光强闪烁等对无线光通信的影响.最后结合无线光通信实际,给出了作者关于抑制大气湍流的若干设想,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大气湍流抑制领域的实验工作.虽然该方法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中略显...  相似文献   
7.
激光在雨中传输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雨滴其对激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研究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受雨滴作用的影响,计算不同雨滴对激光光强的影响,在不同降雨下,测试激光光强的变化,并通过软件仿真实时显示光斑的闪烁、漂移,为进一步优化激光通信系统性能设计、最终实现全天候超视距的大气激光通信做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湍流效应对光通信链路的影响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大气湍流效应的分析,研究了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受大气随机信道的影响,通过软件实时显示光斑的闪烁、漂移,为进一步优化激光通信系统性能设计,最终实现全天候的大气激光通信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大气激光通信信道测量系统,利用此系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了近地视距实验测量并采集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详细分析讨论了所得实验数据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同时实验中获得了大量数据,为进一步完善大气激光信道模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建模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场外测量建立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信道模型,制定了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方式及相关参量,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了半实物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引入256-PPM信源编码及RS(255,223)信道编码对系统通信性能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