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篇
无线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3.
星敏感器与地平仪联合自主定轨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星敏感器地平仪联合自主定轨算法在工程中不易应用及工程应用中定轨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主定轨算法。第一,调整算法观测量,利用惯性坐标系下地心矢量替代星光角距值作为Kalman滤波方程的观测量,以适应卫星星敏感器标准输出;第二,在算法中加入敏感器误差处理环节,包括对敏感器的常值误差进行求取,从而实现对地心矢量测量值的修正,以及用抗野值方法对尖峰噪声误差进行处理,从而消除尖峰噪声对Kalman滤波定轨算法的影响;第三,采用无迹Kalman滤波算法将具有新的观测量与敏感器误差处理环节的改进的天文导航算法加以实现。通过某在轨中轨道卫星数据校验表明,改进后的自主定轨算法定轨精度在千米量级,可在工程中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赵瑞玉  林夏 《应用声学》2015,23(4):63-63
能量收集传感器平台为网络协议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领域。为了支持网络的运行,能耗率不得高于能量收集率,否则,传感器节点会最终耗尽它们的能量。与资源处于静态的传统网络资源分配问题相比,充电速率的时间可变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本文中,我们首先研究了一种基于高效对偶分解和次梯度策略的算法QuickFix,计算出数据采样率和路由。然而,再次充电发生波动时的时标可能会快于传统方法的收敛时间,进而导致电池断电和溢出,这会造成采样丢失和能量收集机会丢失。为了解决这一动态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本地算法SnapIt,通过对采集率进行调节以维持电池电量在目标水平上。基于TOSSIM模拟器的性能评估表明,QuickFix和SnapIt联合起来可以跟踪网络瞬时最优效用,同时维持电池电量处于目标水平。与基于余压的IFRC相比,本文方法使总体数据速率平均提升42%,同时显著提升了网络效用。  相似文献   
5.
荆锴  林夏萍  董砚 《压电与声光》2020,42(5):659-662
考虑到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TWUSM)控制精度与定子两相振动模态有关,但其不易测量。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参数鲁棒性的滑模观测器以实现优化定子振动模态。首先,分析定子两相振动模态及合成行波对TWUSM高精度控制的影响;其次,利用电机可测的电流、电压信号建立振动模态滑模观测器,分析TWUSM参数时变特征,并证明观测器的稳定性与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对所提出的振动模态滑模观测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滑模观测器能准确估计两相振动模态,且具有参数鲁棒性。此外,基于观测结果改善驱动电压,实现定子振动模态优化,从而降低输出转矩脉动,提高电机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6.
激光星间链路发展综述:现状、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锐  林宝军  刘迎春  沈苑  董明佶  赵帅  孔陈杰  刘恩权  林夏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3):20220393-1-20220393-15
由于激光通信在空间传输中波长短且方向性强,已成为下一代卫星通信与导航的重要手段。激光星间链路的高速率、高带宽、高安全性等特点,可以提供高质量卫星空间通信,同时其还可以提高星间测距的精度,因此,构建激光星间链路成为下一代卫星网络的研究重点之一。文中首先从技术层面介绍激光星间链路的基本组成,主要介绍了卫星激光建链模式、卫星激光信号调制模式及卫星激光载波波长三个重要技术点。从技术到现象,根据不同轨道高度和不同的任务需求,按照发射时间顺序综合调研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典型中高轨和低轨卫星激光通信成果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计划。通过调研,进一步从宏观角度分析出卫星激光通信发展标准化、兼容化、网络化和商业化四个趋势,并从微观角度总结了卫星激光终端弹性化和模块化的发展方向。最后,除了作为通讯手段,展望了星间激光链路用于卫星激光测距的良好前景。通过对激光星间链路的现状、趋势和展望的综合分析,旨在为未来激光星间链路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并为我国未来星间激光通信和测距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提供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直接检测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新方法。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采用25 mmol/L硼砂-20 mmol/L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5%乙腈(pH 9.5)的缓冲体系,在柱温为25°C、分离电压为20 kV的条件下,压力进样3447.5 Pa(0.5 psi)×3 s,五种物质在11 min内实现高效基线分离。在该方法下,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0μg/mL,1~50μg/mL,0.5~25μg/mL,1~50μg/mL,0.1~20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μg/mL,0.1μg/mL,0.005μg/mL,0.1μg/mL,0.001μg/mL。以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粉针剂为样品,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5%~1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26%~3.272%(n=3)。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检测限低,有望用于样品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