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2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1958年美国的A.L.Schwlow和C.H.Townes提出激光器的概念,1959年A.Javan提出气体放电中,产生量子放大的反转条件的可能性,并于1961年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氦氖气体激光器。迄今,廿年来激光技术经历了初期的基础理论的探讨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真空电子器件行业协会和光电器件行业协会于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苏州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44个会员单位的七十一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机械电子部微电子基础产品司派员出席,宣读了关于“申请成立《真空电子器件行业协会》和《光电器件行业协会》的请示”的批复,并在会上就行业协会的问题发表了讲话。苏洲市  相似文献   
3.
衰减是同轴电缆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有的标准采用定值衰减温度系数将不同环境温度下同轴电缆衰减实测值校正计算至标准常温20℃衰减以利于评估,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方法存在缺陷。经理论分析,同轴电缆衰减主要影响因素导体电阻、绝缘等效相对介电常数、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均随温度而变化,且为非线性,不同环境温度下同轴电缆衰减为这三者受温度影响变化的综合结果。经大量试验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同轴电缆衰减随温度而变化,并且起伏较大,且为非线性,同时也印证了同轴电缆衰减是温度函数的理论分析结论。因此,采用由实测值拟合的温度函数——衰减温度校正系数代替衰减温度系数进行校正计算较为精确并有理论与工程应用依据,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行业季报、年报数据对真空开关管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对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就开关管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协会在产业发展中面临一些的机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3GHz宽带漏泄同轴电缆的设计要求是在3GHz宽带频率范围内所有使用频段都具有有效的传输距离(衰减)及良好的辐射特性(足够的耦合损耗及均匀的全向辐射场强图)。通过外导体“八”字槽孔结构参数的设计调整,研制出在3GHz所有的通信频率中均能使用,并具有优良性能的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  相似文献   
6.
衰减是射频(RF)同轴电缆最重要的传输特性.外导体皱纹深度及泡沫聚乙烯(PE)的介质损耗角正切tg δ是影响皱纹外导体泡沫PE绝缘同轴电缆衰减的主要因素.浅皱纹结构及净化介质材料是降低该电缆衰减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移动式高频热外理、远距离高频钎焊等场所,需要把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低压大电流高频能量通过馈线传输延伸到感应器负载上。由于感应器负载是一个阻抗幅值很低(通常为0.1~5欧),并且感抗值比电阻值大得多的电感线圈,所以使用一般的双导线、汇流排、常规同轴电缆就无法进行2米以上的长距离功率延伸。“STGQ-30”型三导体并联使用的功率延伸同轴电缆是一种内导体通水冷却的低阻抗、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产高压变频器一拖二自动旁路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基本逻辑,通过比较凝结水泵改造前后的运行情况,分析变频改造给电厂带来的方便和直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漏泄同轴电缆辐射电场评定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漏泄同轴电缆辐射电场评定标准中除原有的长度耦合损耗指标外,建议增补圆周耦合损耗、高度耦合损耗、水平耦合损耗等指标,以达到全面评定漏泄同轴电缆辐射电场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发明白炽灯揭开了电真空技术的历史 ,2 0世纪初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真空二极管 ,随着广播、通讯事业的发展及军事要求 ,电子管、微波管等各种电真空器件相继问世 ,并得到了发展。经过人类一个多世纪的努力 ,逐步形成了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真空电子产业。中国真空电子工业可追溯到 2 0世纪 30年代 ,早在 1935年 ,单宗肃等前辈在南京电气研究室利用国外零件成功地制造了中国首批收讯放大管和发射管 ,揭开了中国人自己研制电子管的第一页。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 ,大量的试制工作屡遭破坏。直到 194 9年 5月 7日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