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离子体在强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楠  张厚  李圭源 《无线电工程》2010,40(10):55-57
为了提高屏蔽腔对强电磁脉冲的屏蔽效能,分析了在屏蔽腔中引入等离子体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一种加载等离子体的双层屏蔽腔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强电磁脉冲耦合进入双层屏蔽腔的耦合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加载等离子体的双层屏蔽腔可使强电磁脉冲耦合进入腔体的能量大大降低,在2~14GHz内耦合系数降低了近30dB,即使屏蔽效能也提高了近30dB,为新的屏蔽腔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雷达天线的抗带外干扰能力,在传统耶路撒冷环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新型带通频率选择表面(FSS)。仿真计算表明:将该新型FSS加载 到喇 叭天线上,不仅能够保证喇叭天线在通带内正常工作,而且可以有效抑制带外的一些干 扰信号,在6~10 GHz工作频带内的带外抑制度达到20 dB,具有良好的前门防护 效果。  相似文献   
3.
副瓣对消技术在抑制雷达间电磁干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抑制地面雷达之间的电磁干扰,通过与随队干扰的干扰样式进行对比,得出了雷达间电磁干扰信号主要通过天线副瓣耦合进入接收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副瓣对消技术引入到抑制雷达间电磁干扰中,分析了副瓣对消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相关器和增益放大器来自动调整权系数.最后对副瓣对消技术的抗干扰效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副瓣对消技术后的雷达抗干扰效能提高了20.1 dB,可以有效地抑制雷达间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4.
相控阵雷达天线方向图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相控阵雷达天线方向图仿真过程中出现的栅瓣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相位扫描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出现栅瓣的原因并得出了避免出现栅瓣的条件,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5.
殷雄  张厚  李圭源  白洋 《电讯技术》2009,49(12):75-8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面电磁带隙微带结构,并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结构具有紧凑超宽阻带和低通特性良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该结构的新型电磁晶体微带天线.计算和实验表明,与普通贴片天线相比,新型电磁晶体天线不仅抑制了2~6次谐波,在比较宽的频带内有效地抑制了高次谐波引起的辐射,而且克服了传统电磁晶体微带天线的一些缺陷,因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形式的电磁晶体天线.由于新型电磁晶体微带天线可以明显改善有源天线系统的性能,必将在现代有源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圭源  张厚  舒楠 《舰船电子对抗》2011,34(2):107-109,120
为了更好地判定雷达间电磁干扰对雷达性能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传统干扰余量判决方法的不足,在雷达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建立了雷达测速误差的计算模型,并以3种典型雷达信号为例推导了测速误差与信干比的定量关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信干比的不断增大3种信号的测速误差逐渐降低,当信干比由0 dB增加到20 dB时,矩形脉冲信号和线性调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共面紧凑型光子晶体(UC-PBG)结构的带隙特性,并采用UC-PBG结构来抑制背面金属支撑共面波导(CB-CPW)中的平行板模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UC-PBG结构的CB-CPW馈电贴片天线,通过将CB-CPW背面的金属地板改造成二维UC-PBG栅格结构,在保持CB-CPW原有优点的同时,成功地抑制了平行板模式在天线中的传播.仿真与测量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B-CPW馈电贴片天线相比,该新型天线在UC-PBG的带隙范围内抑制了平行板模式造成的能量泄露,消除了其带来的寄生谐振效应和多径干扰效应,天线的方向图更加光滑对称,旁瓣大大减小,同时法向增益提高了1.5 dB.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比幅测向设备的测向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比幅测向系统,分析了六天线比幅测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研究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飞机在横滚或俯仰两种状态下会带来较大的测向误差。结果表明,改进的比幅测向系统能够消除测向误差,提高测向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抑制地面雷达之间的电磁干扰,通过与随队干扰的干扰样式进行对比,得出了雷达间电磁干扰信号主要通过天线副瓣耦合进入接收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副瓣消隐技术引入到抑制雷达间电磁干扰中。分析了副瓣消隐的基本原理,通过相位补偿的方法消除了传统副瓣消隐技术中的相位差问题。最后对副瓣消隐技术的抗干扰效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作用距离衰减的雷达间电磁兼容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判定雷达问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效能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雷达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的概念,建立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与天线增益等六大参数的定量关系.最后,针对两部雷达间的干扰情况做了算例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天线副瓣增益、增加雷达间距离以及提高受扰雷达压制系数均可以获得较好的雷达间电磁兼容性.这种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用于雷达间电磁兼容判决的模型,能够真实、定量地反映出雷达间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