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物理学   11篇
无线电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Eu~(3+)掺杂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配方Eu3+掺杂的TiO2纳米晶.利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光致发光光谱对样品的形貌、成份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退火温度、稀土Eu3+离子掺杂摩尔分数、溶剂乙醇量等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稀土Eu3+掺杂TiO2纳米晶样品,掺杂均匀、颗粒大约在30~80nm;从EDS能谱分析可得Ti:O原子个数比并不是按化学计量TiO2满足1:2,这是因为在TiO2中形成的是Ti-O-Ti键,Eu3+离子很可能取代了Ti4+离子,同时又形成了氧空位,表明稀土Eu3+离子进入TiO2晶格中;样品的主发射峰在614nm(5D0→7F2)处发光最强,且在593nm(5D0→7F1)处出现了属于磁偶极跃迁的发射峰,制备Eu3+∶TiO2纳米晶的组分、退火温度、溶剂乙醇的量不同,发射光谱的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退火温度对纳米TiO2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XRD、IR、UV-VIS、AFM、XPS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TiO2薄膜微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450~600℃退火处理的薄膜呈锐钛矿和金红石型混晶结构,700℃退火后为纯金红石相;水峰的吸收峰消失在300~500℃之间,至500℃有机基团完全消失,薄膜表面主要有C,Ti,O三种元素;改变退火温度,可以使薄膜的禁带宽度在3.26~3.58eV之间变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不同折射率的TiO2纳米薄膜;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MS)为2~3nm。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Eu掺杂的SiO2干凝胶,分别用光致发光(PL)光谱、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红外吸收(IR)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O2的基质中Eu3+、Eu2+的发光特性以及退火温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掺杂均匀,颗粒尺寸大约在50~80 nm,硼(B)离子进入SiO2网格,成为了基质的一部分,改变了基质的网络结构。当采用258 nm激发样品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红光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对于经800 ℃退火处理的样品红光发射最强,出现了576 nm(5D07F0),620 nm(5D07F2),658 nm(5D07F3)3条谱线,其中主峰位于 620 nm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离子的5D07F2超灵敏跃迁,进一步说明B离子参与到基质中,形成了Si—O—B键,导致Eu3+离子所处配位环境的对称性降低,从而有利于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当采用271 nm激发样品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蓝光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经850 ℃退火的样品400~500 nm蓝光发射最强,归属于Eu2+的5d→4f的跃迁发射,证明在铝离子(Al3+)存在的情形下,在高温退火过程中Al3+部分取代Si4+形成AlO-4基团,掺杂Eu3+填补AlO-4基团附近的空位,增加了Eu3+周围的AlO-4四面体中氧原子的电子给予能力,使得Eu3+还原成Eu2+,从而得到了较强的蓝光发射。但是,当退火温度达到900 ℃时,由于稀土离子发生位置的迁移形成团簇红光和蓝光都明显地降低。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脉冲激光沉积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分别介绍了超快脉冲激光沉积法、双光束脉冲激光沉积法、脉冲激光气相沉积法、脉冲激光液相沉积法、脉冲激光诱导晶化法、直流放电辅助脉冲激光沉积法、脉冲激光分子束外延法的原理及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无机发光薄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稀土Tb3+掺杂的SiO2发光干凝胶,对样品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含水量对样品荧光强弱,磷光特性,发光衰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蒸馏水配比为1∶4∶4时,650℃退火样品的发光最强,当配比为1∶4∶5时,750℃退火样品的发光最强,当配比为1∶4∶6时,850℃退火样品的发光最强。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经750℃退火处理的样品,发光强度先减弱后增强之后又减弱。可见,含水量和退火温度同时影响着Tb3+的发光,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竞争机制。通过测试磷光,初步得知基质中含有缺陷空位,含水量对磷光强度影响趋势与荧光的趋势一致。此外,含水量对发光衰减时间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composite NaYF 4:Er 3+ /TiO 2 is prepared using the sol-gel method.The specimen has good crystallinity and two shapes,i.e.,viereck and round,while the sizes of viereck and round particles are both micron-sized.The TiO 2 has an anatase structure,while the NaYF 4 has a hexagonal phase,which can be hardly obtained through the common sol-gel method.Due to the big particle size and the high crystallinity of pure NaYF 4:Er 3+,the composite has a small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at is less than Degussa P25 TiO 2.The NaYF 4:Er 3+ /TiO 2 composite shows several emission peaks at 211,237,and 251 nm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388 nm,at 395 nm and 411 nm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500 nm,and at 467,481,492,and 508 nm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570 nm.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的层次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层次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关系。提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TiO2纳米薄膜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用sol-gel法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测量了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MS)为2.832 nm;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TiO2薄膜前驱体溶胶的组成; 探讨了TiO2薄膜的焙烧温度、层数等制备条件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490℃,8层膜的TiO2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使用正硅酸乙酯、硼酸和硝酸铝为前驱体,硝酸铕为掺杂剂,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单掺和Eu、B共掺的SiO2干凝胶,并成功地在钠钙玻璃上制备了光洁度很好的掺杂SiO2多层薄膜.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研究了B离子、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荧光光谱显示发光体能产生很强的红色发光,经500℃以上退火处理,产生6条谱带,分别归属于Eu3+5D07FJ(J=0, 1, 2, 3, 4)的电子跃迁, 5D07F1的跃迁分裂为两个峰.实验结果表明,B离子的加入,由于在材料中形成了Si-O-B键,使Eu3+的配位环境的对称性降低,加强了Eu3+的红光发射.退火处理改变了材料的网络结构,降低了水和羟基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发光强度,但退火温度太高(850℃),发生了荧光猝灭效应,源于稀土离子发生位置迁移形成的团簇.XRD测试结果显示材料是非晶态的.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配方Eu3+掺杂的TiO2纳米晶.利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光致发光光谱对样品的形貌、成份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退火温度、稀土Eu3+离子掺杂摩尔分数、溶剂乙醇量等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稀土Eu3+掺杂TiO2纳米晶样品,掺杂均匀、颗粒大约在30~80 nm|从EDS能谱分析可得Ti:O原子个数比并不是按化学计量TiO2满足1:2,这是因为在TiO2中形成的是Ti-O-Ti键,Eu3+离子很可能取代了Ti4+离子,同时又形成了氧空位,表明稀土Eu3+离子进入TiO2晶格中|样品的主发射峰在614 nm(5D0→7F2)处发光最强,且在593 nm(5D0→7F1)处出现了属于磁偶极跃迁的发射峰,制备Eu3+∶TiO2纳米晶的组分、退火温度、溶剂乙醇的量不同,发射光谱的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