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化学   413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201篇
物理学   323篇
无线电   6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9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3.
雨是导体,雨滴又有近似球面的几何形状,所以当电磁波穿越其中时必会被吸收及发生散射,从而产生衰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雨衰。但严格来讲,雨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不单纯是对其衰减,还会引起噪声温度的增加和产生去极化现象。这些都影响电磁波的传输质量,所以广义的雨衰应包括三方面,即降雨衰减、降雨噪声及去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蔡益民  高中林 《电子器件》1994,17(3):171-176
本文介绍了薄膜隧道发光结的基本结构、发光机理,阐述了其I-V特性中的负阻现象。简单介绍了MIM结构负阻的几种解释,根据热像仪照片和低温测试结果分析,再结合Dearmaley导电模型,我们提出了MIM负阻的物理模型,理论与实验符合较好,最后分析了负阻现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证明了G谱估计用来估计实正态的ARMA模型的谱密度时是渐近正态的。同时,进一步给出一个例子,说明它不是优效渐近正态的。  相似文献   
6.
引入向量这一工具后,我们可以用它解决许多平面几何里的一些问题.本文借助向量表示角平分线,以提示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命题设OC同∠AOB的角平分线,则(?)=λ((?))(λ≥0),把我们该形式称为∠AOB角平分线OC的向量形式.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广州地铁二号线民用移动通信工程概况,并就地铁民用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CATV同轴电缆传输系统“动态设计法”探讨□王剑辉常恒(河南周口有线电视台466000)在CATV工程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提倡用“动态设计方法”,要求非线性失真、载噪比、用户终端电平等指标,在常年范围内符合《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但在...  相似文献   
9.
纳米颗粒悬浮液池内泡状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平壁面上池内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的纳米粒子为26 nm的铁粉和13 nm的三氧化二铝纳米粉末,基液为去离子水。分别配成体积浓度为0.1%, 1%和2%的悬浮液。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悬浮颗粒对液体沸腾换热过程的影响会随着纳米颗粒性质,颗粒浓度及热流密度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果;加入纳米颗粒后, 对基液沸腾换热的影响存在着两个相反的作用机制,它们分别为:纳米颗粒增强了液体内部的热量迁移能力(热物性的影响)和改变了加热面的表面结构特性(加热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定义椭圆x2/a2 y2/b2=1(a>b>0)上点M(x0,y0) (除长轴两顶点)处的切线l交右准线l2:x=a2/c于P,交左准线l1:x=-a2/c于Q,我们称点P、Q为切准点.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有关椭圆“切准点”对焦点有如下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