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4篇
无线电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使用flash软件制作出一款用于电脑上操作的教师资格证面试界面,具有随机抽题、倒计时、算分等功能。该界面可用于考生进行考前规范的模拟练习,帮助其还原真正考试时的流程,也可用于学校每年的师范生技能训练考核考试。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兰州彭宁离子阱LPT内的离子运动进行偶极和四极共振激发,采用变压器原理,设计制作了两套分相器:一套工作频率为200 k Hz~4 MHz,适用于四极激发模式;另一套工作频率为1700~1750 Hz,适用于偶极激发模式。详细测试了它们在空载和负载情况下的幅频曲线与相频曲线。测试结果表明:RF分相偏置电路的输出幅度与相位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彭宁阱是用于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的精确设备。为了保证彭宁阱的测量精度,需在阱中心产生精准的四极静电场,而四极静电场是通过对彭宁阱的核心电极施加合适的电压产生的。采用公式推导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到了LPT核心电极需加电压幅值。对于公式推导法,电压值完全从理论出发,经公式推导后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的出发点是使取样偏差的平方和最小,且通过仿真模拟考虑了电极的实际几何形状。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非四极项系数C4 和C6,可用于估算因偏离理想四极电场所产生的实验误差。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可以在阱中心产生需要的四极电场。Penning trap mass spectrometry is one of the direct methods and maybe the most accurate tool for atomic mass measurements. The quadrupole electric eld produced in the trap should be very accurat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s. The optimal amplitudes for the key electrodes of the Lanzhou Penning Trap(LPT)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wo methods|formula derivation and least-squares tting. For formula derivation method, the optimal values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deduced from the formulas. Least-squares tting method is to minimize the quadratic sum of sampling deviations, where the actual geometry of the electrodes has been considered by the simulation. The obtained C4 and C6 value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experimental error produced by the deviation from the ideal quadrupole electric eld. The expected quadrupole electric led could be gotten by both methods.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近更新的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97Au+197Au产生的中子和氢同位素的横动量依赖的椭圆流和轻带电粒子的产额比。发现中子和氢同位素的椭圆流之比vn H2/v2敏感于对称能的高密行为,而3H和3He的产额比敏感于对称能的低密行为。通过比较FOPI/LAND和FOPI合作组的最新实验数据与模型模拟的结果,发现接近线性对称能的Skyrme参数给出的结果能与这两个实验值都符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教学团队的科研成果,设计开发了重离子加速器中的原子核碰撞等一系列实验教学项目.这些实验项目能够在电脑上再现真实的实验场景,解除了实验场地、费用、防护等方面的限制,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设计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供了重要支撑.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教师团队采用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经过3年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在学生培养、教师教学质量、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