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无线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APT多维度分析及防御研究”需要遵循两大原则,即“广谱检测”和“精准定位”的策略。所谓“广谱检测”就是设计的检测方法不局限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类型的僵尸网络、木马或者蠕虫。“精准定位”就是要求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仅能确定有无,还要定位感染主机。为了满足上面两个原则,需要将多种检测方法整合到一起,多种检测方法在功能上互相补充,在结果上互相印证,才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APT多维度分析及防御研究"需要遵循两大原则,即"广谱检测"和"精准定位"的策略。所谓"广谱检测"就是设计的检测方法不局限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类型的僵尸网络、木马或者蠕虫。"精准定位"就是要求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仅能确定有无,还要定位感染主机。为了满足上面两个原则,需要将多种检测方法整合到一起,多种检测方法在功能上互相补充,在结果上互相印证,才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聚合方法制备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的玻碳电极(GCE/pABSA),然后把带有正电荷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BPEIGr)和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依次修饰到电极上,制得GCE/pABSA/BPEIGr/AuNPs修饰电极。研究了双酚A在GCE/pABSA/BPEIGr/AuNP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修饰电极对双酚A有良好的电催化效果,在pH 7.0的PBS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双酚A在0.2~0.8 V范围内出现1个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峰。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双酚A进行了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0.05~10μ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μmol/L(3σ)。将基于此修饰电极的传感器用于浑河水和自来水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0%~105.0%之间。  相似文献   
4.
徐宏  李浩  刘昀  莫重英  梁毅  刘剑洪  张黔玲  计亮年 《化学学报》2005,63(6):497-502,F007
研究了一系列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对pBR 322DNA的光断裂作用,并与光谱法和粘度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光断裂DNA的能力不仅与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模式和结合强度有关,还与配合物自身的电子结构有关;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对DNA的光断裂存在立体选择性;其断裂机理是激发态的配合物与溶液中的氧分子发生能量转移生成单线态氧活性氧化物种,将鸟嘌呤碱基氧化而导致DNA断裂.本研究对于遗传工程中的化学核酸酶以及以DNA为靶标的药物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未知威胁监测,常规手段都是基于内部技术的,常见的三个监测维度:文件处理、静态检测、动态检测。这些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却无法避免检测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对新攻击手法和未知漏洞的识别能力有限。数据量较小时,对可疑数据还原,通过内部检测技术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可由专家人工识别部分未知攻击行为。而大数据模式下,靠已知技术和人工来识别千变万化的未知破坏意图是完全不现实的。作为补充,利用大数据从外部IP的可信性角度做风险评估,减少噪音事件,把风险定位的圈子缩小,从路径和历史记录中筛选出可疑的行为,从而进一步通过内部行为分析对未知威胁进行准确的研判和定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营销中心现行业务工作实践为基础,调研分析烟草客户经理在客户拜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研究了一套根据客户地理位置、客户属性、拜访要求频率、预警情况、客户服务需求、公司临时重点任务等综合因素构建的智能拜访线路推荐模型,以及相关功能需求,实现在不同场景下智能推荐客户拜访线路清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系列钌(II)多吡啶配合物对pBR 322 DNA 的光断裂作用, 并与光谱法和粘度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钌(II)多吡啶配合物光断裂DNA的能力不仅与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模式和结合强度有关, 还与配合物自身的电子结构有关; 钌(II)多吡啶配合物对DNA的光断裂存在立体选择性; 其断裂机理是激发态的配合物与溶液中的氧分子发生能量转移生成单线态氧活性氧化物种, 将鸟嘌呤碱基氧化而导致DNA断裂. 本研究对于遗传工程中的化学核酸酶以及以DNA为靶标的药物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索21(IL-21)的产生细胞及其特征.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不刺激或anti-CD3(OKT3)、OKT3+anti-CD28、PMA+ionomycin刺激四个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产生IL-21的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PBMC、纯化CD4+、CD4+CD45RA-、CD4+CD45RA+细胞、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FCM分析产生IL-21细胞的表型特征和IL-21与Th1、Th2、Th17和Th2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与OKT3、OKT3+anti-CD28相比,PMA+ionomycin能诱导最高量的IL-21产生.产生IL-21的主要细胞为CD4+T细胞,少数CD8+T细胞.CD4+IL-21+T细胞表达CD45RO,不表达CD45RA,其中部分细胞表达CCR6、CCR7或CXCR5.CD4+CD45RA-细胞表达IL-21远高于CIM+CD45RA+细胞.进一步研究表明,PBMC产生IL-21,而CBMC不产生.此外,大约24%的CD4+IL-21+细胞表达IFN-γ,小于10%CD4+IL21+细胞表达IL-4、IL-17或IL-22.结论:人PBMC在多克隆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诱导IL-21的产生.产生IL-21的主要细胞亚群具有记忆CD4+T细胞的表型.其中一部分CD4+IL-21+T细胞的表型独立于Th1、Th2、Th17和Th22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