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HMMM)-多元醇-丙烯酸酯-酸催化剂的混合体系在较高温度下同时进行缩聚和自由基聚合并表现出协同效应,DSC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在HMMM和酸的催化作用下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并把反应释放出来的大量的热量有效地传递给缩聚发反应,满足缩聚反应吸热的要求,从而节省固化所需要的能量,为了提高储存稳定性。本文以潜酸催化剂作为酸的来源,对该混杂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仍有明显的热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2.
邬瑞光  尉志武 《化学通报》2004,67(6):439-443
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DNA分子热稳定性的影响对于认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DNA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变温紫外光谱法研究了CTAB对鲑鱼精DNA及降解的鲱鱼精DNA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CTAB使鲑鱼精DNA的热稳定性降低,但降低程度随CTAB浓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CTAB使鲱鱼精DNA发生了两阶段熔解行为。  相似文献   
3.
二价金属离子对鲑鱼精DNA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价金属离子与 DNA之间的作用在 DNA复制、转录以及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 [1,2 ] .L uck等 [3 ]指出 ,碱土金属与 DNA分子的磷酸基团发生作用使 DNA的热稳定性升高 ,而二价过渡金属离子主要是与碱基作用而使 DNA热稳定性降低 . Eichhorn等 [4 ] 用变温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在 DNA磷酸根离子的浓度较小 (0~ 4.0 )时 ,多种二价金属离子对小牛胸腺 DNA热稳定性的影响 ,发现 Mg2 + 及过渡金属离子 Mn2 + ,Co2 + 和 Ni2 + 都有利于 DNA的稳定 .最近 ,Duguid等 [5]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研究了在 c(M2 +…  相似文献   
4.
用同步辐射小角和宽角X光衍射实验技术研究了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豆固醇所形成的脂质体的液态有序相的结构性质. 结果表明液态有序相的小角X光衍射d值(d-spacing)随着固醇温度和浓度的变化仅有微小的改变. 与凝胶相及液晶相的宽角X光衍射d值相比, 液态有序相的宽角X光衍射d值有更宽的变化范围, 在30到52 °C的温度范围内, 液态有序相的宽角X光衍射d值从0.422 nm变化到0.460 nm. 电子云密度计算表明液态有序相的脂双层厚度和水层厚度都要大于与之平衡共存的液晶相的脂双层厚度和水层厚度. 电子云密度计算结果还表明液态有序相的脂双层厚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定量的角度认识 生物膜的相态及深入认识生物膜中的有序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药物与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了解药物药效和改善其生物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生物膜的组成复杂,直接研究药物活性成分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比较困难。以脂质体作为生物膜模型,研究了吴茱萸碱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吴茱萸碱分子在脂质体中的包封位置,探讨了吴茱萸碱抗炎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膜材,应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含有不同摩尔百分比(x)的吴茱萸碱脂质体,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分析随着脂质体中药物摩尔百分比的增大,DPPC分子各红外特征吸收峰频率、峰形及量热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药物在脂质体中的包封位置及吴茱萸碱分子对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0<x<10 mol%的浓度范围内,DPPC头部区域磷酸基团的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没有明显变化,脂质体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均随药物摩尔百分比的增大而减小。在0<x<5 mol%浓度范围内,DPPC界面区域的水化的羰基峰的吸收波数由1 726.0 cm-1增加到1 731.8 cm-1,当x=10 mol%时,该波数又减小到1 728.0 cm-1。在10 mol%≤x<20 mol%浓度范围内,磷酸基团的不对称伸缩振动的波数由1 242.0 cm-1减小为1 236.3 cm-1,水化的羰基峰的吸收频率没有明显变化,脂质体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均随药物摩尔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纯DPPC脂质体中亚甲基的对称伸缩振动波数为2 848.4 cm-1,载药后该波数都增大到2 850.3 cm-1。这些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在脂质体中的包封位置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x<10 mol%浓度范围内,吴茱萸碱主要作用于DPPC分子的疏水尾链区域,少部分药物分子作用于DPPC分子的界面区域。在10 mol%≤x<20 mol%浓度范围内,吴茱萸碱分子则主要作用于DPPC分子的头部区域,少部分药物分子作用于DPPC分子的疏水尾链区。所有载药脂质体的相变温度均低于纯DPPC脂质体的相变温度,即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均可以使脂质体的膜流动性增加,并且,当药物摩尔百分比为10 mol%时,吴茱萸碱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增加效应最为明显。研究工作对于进一步揭示吴茱萸碱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