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9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olyacrylic acid functionalized polystyrene nan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and self-assembled into irregular, densely packed monolayers in non-aqueous media. The polymer nanoparticles were chemically adhered to substrates.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resulting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alcohol in the mixed solvents on the particle adsorption and fabrication of nanosphere assembled films was examined.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Gamma函数及Siegel积分推广到一般的第I类非自共轭锥上.作为其应用,显式给出了以这些锥为底的管状域(或第一类Siegel域)的Cauchy Szeg¨o核和形式Poison核.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  相似文献   
4.
在以加氢汽油为溶剂,MoCl_3(C_7H_(15)COO)_2(Mo)为主催化剂,(i-Bu)_2AlO〈O〉(Al)为助催化剂合成1,2-聚丁二烯的二元催化体系中,添加BF_3CH3·OEt_2等,对体系的催化活性影响显著。以的混合物为第三组份加入催化体系,较大幅度提高了钼系催化体系的活性。在Mo/Bd=8.0×10~(-5)(摩尔比),聚合5小时,丁二烯转化率可达到70%。初步搞清了钼催化体系合成的1,2-聚丁二烯中产生凝胶的条件,推测了凝胶的生成原因,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分子量及微观结构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SQUID)磁性测量,研究了Co替代Fe含量对居里温度在室温以上的磁制冷材料La(Fe1-xCox)11.7Al1.3(x=0.072,0.081)磁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La(Fe1-xCox)11.7Al1.3材料的居里温度随Co的含量增加而增加,La(Fe0.919Co0.081)11.7Al1.3的居里温度为311 K。当外场变化为1.9 T时磁熵变达到3.6 J·kg^-1·K^-1,RCP值为168.6 J·kg^-1,虽然它的磁熵变小于具有巨磁熵变的磁制冷材料,但是它在磁场为1.9 T时的制冷能力与这些材料相当。  相似文献   
6.
Nong-Chao Xin 《中国物理 B》2021,30(11):113701-113701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a sympathetically-cooled 113Cd+ ion crystal system is achieved.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ons' axial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electric parameters, including radio frequency voltage and end-cap voltage is depicted. Under stable trapping condition, optimum radio frequency voltage, corresponding to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highest cooling efficiency, is obtained. The temperatur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nd-cap voltage. The relationship is also confirmed by a sympathetically-cooled 113Cd+ microwave clock. The pseudo-potential model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A reasonable index, indicating ions' temperature, is proposed to quickly estimate the relative ions' temperature. The investigation is helpful for ion crystal investigation, such as spatial configuration manipulation, sympathetic cooling efficiency enhancement, and temporal evolution.  相似文献   
7.
以聚氧乙烯和全氟辛基聚氧乙烯醚(FPEOE)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一系列的特种氟表面活性剂及其丙烯酸酯, 用FT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 以其作为接枝单体, 利用反应挤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 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 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和XPS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 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 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8.
预辐射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束(EB)预辐照方法和反应挤出技术制备了聚丙烯接枝丙烯酸共聚物PP-g-AA. 采用化学滴定、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PLM)、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大并逐渐达到平台值, 但随单体浓度增大而表现为线性增加, 接枝链能起到异相成核作用, 从而提高了结晶速率并细化了球晶. 同时, 熔体流动速率(MFR)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预辐射和挤出过程造成了PP严重降解, 据此可认为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聚丙烯断裂分子链的末端.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氧峰外,还有由于样品中的物相转变所生成的有晶格氧(O2-)参与脱附的脱氧峰.随着V-Ag中Ni含量的改变,脱氧峰的脱附活化能Ed值也发生变化,3#样品(V:Ag:Ni=1:1:0.75)的Ed值最低,生成苯甲醛的选择性也最高.因此,样品的Ed值与生成苯甲醛的选择性之间存在着顺变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Cu/SiO2系列的担载型催化剂,采用SBET、TPR、XRD、O2滴定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催化剂在F-T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样品的SBET较大,Co和Cu组分均很好分散;Cu2+的加入使得Co更易于被氢气还原,Co是经由Co3+→Co2+→Co0的还原过程,Cu的还原为Cu2+→Cu0;Cu2+的引入使得样品中钴的还原度增大,对F-T合成的催化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