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3篇
物理学   1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2A12-T6铝合金表面自组装双-(!-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硅烷偶联剂(SCA)薄膜结构特征,并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评价了薄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铝材表面自然晾干,SCA薄膜分子之间主要通过氢键连接,腐蚀电流密度减小1个数量级以上.120℃的加热处理促进铝板表面通过SiOSi链接而形成SCA网状薄膜结构,并通过在界面上形成SiOAl界面相结构而与铝板表面牢固连接,腐蚀电流密度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SCA乙醇溶液浸泡处理10min比浸泡2s~1min的铝板表面SCA薄膜内氢键缔合羟基要多.  相似文献   
2.
PP/PP-g-MAH与铝板粘接界面相的X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铝板/聚丙烯层状复合材料的粘接界面相,提出了粘接界面的化学反应机制.研究发现,聚丙烯(PP)中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时,铝板面上Al 2p、O 1s谱线明显向高结合能端移动,表明PP-g-MAH与铝板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Al-O-C配位键.配位键的形成使界面粘接强度明显提高. PP中不含PP-g-MAH时,铝板面上Al 2p、O 1s谱线处于低结合能端,聚丙烯未与铝板表面形成化学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2Al2-T6铝合金表面自组装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硅烷偶联剂(SCA)薄膜结构特征,并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评价了薄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铝材表面自然晾干,SCA薄膜分子之间主要通过氢键连接,腐蚀电流密度减小1个数量级以上、120℃的加热处理促进铝板表面通过SiOSi链接而形成SCA网状薄膜结构,并通过在界面上形成SiOAl界面相结构而与铝板表面牢固连接,腐蚀电流密度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SCA乙醇溶液浸泡处理10min比浸泡2s~1min的铝板表面SCA薄膜内氢键缔合羟基要多.  相似文献   
4.
王伟  谢玄  赵嵩卿  王晶晶  吴冲 《物理与工程》2021,(3):120-123,96
本文利用几何光学的反射原理,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对旋转液体抛物液面的焦距与转速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一定程度上为同学们深入理解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帮助.同时,在实验室现有的旋转液体综合实验仪的基础上,对旋转液体抛物液面焦距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不同转速条件下液体抛物液面的焦距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利用拟合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