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8篇
物理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水热处理方法得到的钛酸纳米管为载体,采用含有醋酸铜的功能化钛溶胶对其进行一步浸渍修饰,制备结构稳定的CuO修饰TiO2纳米管催化剂(CuO/TiO2NTs)。通过XRD(X-射线衍射)、TEM(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BET(氮气吸附-脱附法)、TPD(程序升温脱附法)等表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并研究其催化CO氧化的性能。研究表明:经过溶胶浸渍处理过程,不仅将功能化铜组分负载在纳米管上,而且纳米管载体的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催化剂载体、铜钛原子比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影响,且400℃焙烧的Cu/Ti原子比为1∶5的CuO/TiO2NTs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双氧水存在条件下,合成了一例Wells-Dawson型铌钨混配多酸K3.5Na4[H4.5(NbO2)6P2W12O5 6]·12.5H2O(1),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的多阴离子是一个六过氧铌基团取代的P2W12衍生物.六个铌原子分别与五个来自多酸框架上的氧原子和一个端位的过氧单元配位.另外,对化合物1的光催化产氢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1,3-丁二烯为代表的共轭二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在有机合成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以1,3-丁二烯等为代表的共轭二烯烃定向加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磷矿石中微量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磷矿石中微量铅,探讨了熔样过程,基体效应,共存元素及载气流速等干扰,并进行了干扰抑制试验,提出了最优方式对磷矿石中微量铅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0.5%~107.0%。  相似文献   
5.
微波溶解-原子吸收法测定白云石中的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微波溶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云石中的铁,由试样分解产物钙盐自行消除硅的干扰,该方法简便快速,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4%,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X射线荧光法对镁铬砂成分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同时测定镁铬砂中的SiO2、CaO、Fe2O3、Al2O3、Cr2O3、MgO等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合理的制片方法消除了矿物效应和颗粒效应,采用基体校正法基本上消除了基体效应。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好,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沉积法制备了光稳定二氧化钛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和光电流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TEM表明二氧化钛纳米管经光照后仍然保持良好的管状结构;XPS结果表明大部分Pd以零价形式存在.以甲基橙溶液作为模拟废液研究了催化剂在紫外光及模拟日光条件下的光催化活性.当Pd的负载量为0.3 wt%时,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并且优于P25的光催化活性.另外,通过在光降解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捕获剂研究了不同氧化活性组分的作用.结果表明,光生空穴(hrb+)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锌精矿是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大宗资源性商品之一,其中含有镉、砷和汞等多种微量有害金属元素,在加工冶炼过程中,这些微量有害金属元素不但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冶炼价值,而且会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进入开放的环境,对人类环境产生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测定并严格控制进口锌精矿中有害金属元素含量非常重要。国家标准GB20424—2006《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已限制锌精矿中镉、砷、汞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后  相似文献   
9.
在探索3-戊烯腈氢氰化合成己二腈反应的机理过程中,发现3-戊烯腈在零价镍体系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平衡反应,在不外加氰化氢条件下,3-戊烯腈可以生成甲基戊二腈和己二腈.采用零价镍、膦配体和无水ZnCl2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该反应过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配体的影响,并采用原位红外对反应进行监测,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A new one-dimensional molecule based on the linkage of [Mo7O24] clusters and [BiL](L = 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assemble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The title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IR and UV spectr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 data: C7H38BiMo7N5O37, Mr = 1664.95,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a = 24.312(2), b = 21.4869(18), c = 18.5423(16) , β = 111.6490(10)o, V = 9002.9(13) 3, Z = 8, μ = 5.883 mm–1, F(000) = 6304, GOF = 1.045, R = 0.0365 and wR = 0.10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