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9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稀疏子孔径正交多项式的拼接算法.该算法采用Mathematica9.0对圆域Zernike多项式进行Gram-Schimdt正交化,构造出稀疏子孔径区域内的标准正交多项式——Z-sparse多项式,并采用该正交多项式进行稀疏子孔径区域波前数据的拟合.实验表明:根据算法重构与直接检测的全孔径波前残差PV=0.071 9λ,RMS=0.007 4λ.该算法可对所提取的七个子孔径波前像差数据进行有效的拼接.  相似文献   
2.
采用路易斯酸配位法溶解了铜酞菁,并对路易斯酸溶解铜酞菁的机理进行了简单讨论,同时研究了溶解过程中不同溶剂对铜酞菁晶型的影响.最后,用路易斯酸溶解配位法和微射流纳米分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铜酞菁超细粒子,并用激光粒度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超细粒子的粒径和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取代的二苯醚己二炔化合物及N-磺酰基取代的苯胺己二炔为底物,以ICl为亲电试剂,在温和条件下通过亲电碘环化能快速实现一系列双碘代苯并吡喃衍生物及双碘代1,2-二氢喹啉衍生物的合成;该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收率良好,产物结构经NMR,IR及MS分析数据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裂解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手段,探索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预氧化过程中组成及结构演变的规律.预氧化初期,PAN丝束结构消失,呈半融状.共聚体首先参加反应,酯类等消失,分子发生环状交联,环化指数缓慢增加.预氧化初期与中期为环化反应最激烈阶段,易使结构固定化,形成结构性缺陷,应加强前期牵伸.预氧化中期重排形成新的片块堆垛束状结构,并逐步向片状扇形发散结构转变,框架结构在预氧化后期趋于稳定.此阶段,由于羧酯共聚体的诱发逐步形成非常稳定的环状结构,单体、二聚体、三聚体明显减少.预氧化后期只剩下含-CN基的碎片,最后-CN碎片亦消失,环化指数随预氧化过程升高,结构形貌不再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Using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PYR-GCMS and IR etc., we studied the evolving proces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PAN carbon fiber during preoxid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reoxidation, PAN filament tows disappear and become semi-thaw. At first, reactions happen between the copolymers and esters disappear. The molecules annularly crosslink and the index of cyclation slowly increases. It is easy to fix the structure and form defects during the initial and the medium stages, which are most reactive. More traction is advised in these stages to minimize the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In the medium stage of preoxidation, the fiber was reshaped into new sheet stacks and gradually changed to sheet sectors, and this structure tends to be stable in the final stage. Induced by acid and ester copolymer, PAN fiber forms a very stable cycle structure in the final stage. Besides, monomer, dimmer and trimer obviously decrease. In the final stage of the preoxidation, there exi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酐(1)为起始物,通过在环母体结构的1、6、7、12位上引入苯氧基和对甲基苯氧基合成了另外两种酐化合物(2a和2b);所得到的酐化合物与6-氨基已酸进行反应,合成了3种可溶性的含有羧基的酰亚胺化合物(3a、3b和3c),使用红外、紫外、荧光、1H-NMR,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经研究发现,环母体结构的1、6、7、12位上苯氧基和对甲基苯氧基的引入,能使得所合成的含羧基酰亚胺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红移了44.1 nm和50.1 nm;Stokes位移变大,分别为34.1 nm和30.0 nm;而荧光量子产率有所降低但下降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浓度对电导滴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嗣纯  葛兴  罗倩 《大学化学》2007,22(5):42-44
从理论上对溶液浓度是怎样影响电导滴定的,为什么要求滴定液浓度较大而被滴溶液则较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荞麦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和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废弃物荞麦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研究了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动力学以及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EDX对荞麦皮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索荞麦皮去除Cr(Ⅵ)的机理.结果显示:荞麦皮对Cr(Ⅵ)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常温下5.0 g·L-1的荞麦皮在pH=2.0下对100 mg·L-1 Cr(Ⅵ)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87%.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率随溶液pH降低而升高,在pH=2.0时达到最大;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大;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单位质量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量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在20℃,pH=2.0,吸附用量为5.0 g·L-1时,荞麦皮对Cr(Ⅵ)的最大去除容量约为36.4 mg·g-1.荞麦皮吸附去除Cr(Ⅵ)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FT-IR,XPS和SEM-EDX分析结果表明:荞麦皮是一个多孔材料,表面存在羧基、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包括Cr(Ⅵ)在荞麦皮表面上的静电吸附,以及此后的固相还原和对还原态的Cr(Ⅲ)再吸附;Cr(Ⅲ)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荞麦皮表面的羧基、氨基的配位,以及与其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主要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研究了伽马分布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位置参数已知的条件下,给出形状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并证明了形状参数估计的强相合性与渐进正态性,并对两总体参数之差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做出分析,最后做随机模拟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苏飞  罗倩 《力学与实践》2022,(2):419-422
光弹性实验是一种全场和实时性的光学实验,它能将一些抽象的力学现象以图像的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趣味性.但现实情况是基础力学理论课时普遍被压缩,实验课时又很紧张,光弹性实验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随堂教学的新型光弹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它仅仅由集成了圆偏振片的LED光源、加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