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不同位阻的三氰基构筑单元和双齿配体,合成了2个氰基桥联的Fe(Ⅲ)-Mn(Ⅱ)链状化合物。利用不同的结构扭曲类型调控了它们的磁性相互作用。化合物{[Fe(Ⅲ)(PzTp)(CN)3][Mn(Ⅱ)(5,5’-dmbpy)2]ClO4}n1;PzTp=tetrakis(pyrazolyl)borate;5,5’-dmbpy=5,5’-dimethyl-2,2’-bipyridine)显示为左右手螺旋链的一维2,2-CC链状结构并且表现出亚铁磁行为。化合物{[Fe(Ⅲ)(Tp*)(CN)3]2[Mn(Ⅱ)(dpqc)]·CH3OH·H2O}n2;Tp*=hydridotris(3,5-dimethylpyrazolyl)borate;dpqc=dipyrido[3,2-a:2’,3’-c]-(6,7,8,9-tetrahydro)phenazine)具有一维4,2-带状的双链结构并且表现出典型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旋涂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SnO_2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反射(XRR)、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开尔文探针系统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学特性、电学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了退火温度对薄膜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薄膜厚度和有机成分杂质减小,薄膜密度递增,但薄膜表面粗糙度有所上升;当退火温度升高至500℃时,薄膜结构由非晶转变为结晶,其主要晶面为氧化锡的(110)、(101)和(211)晶面。旋涂法制备的氧化锡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光率在90%以上,随着退火温度上升,薄膜在400~800 nm波段的透光率先减小后增大,薄膜的带隙宽度分别为3. 840 eV(沉积态薄膜)、3. 792 eV(100℃)、3. 690 eV(300℃)和3. 768eV(500℃);薄膜的电导率也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加,在500℃时电导率高达916 S/m;薄膜的功函数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4. 61±0. 005) eV(沉积态薄膜)、(4. 64±0. 005) eV(100℃)、(4. 82±0. 025) eV(300℃)、(4. 78±0. 065) eV(500℃)。  相似文献   
3.
绿原酸协同抗氧化机理的电化学和光谱-色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伏安法、油水分配系数和红外光谱(FTIR)、XRD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圆二色谱(CD)对于绿原酸协同抗氧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于绿原酸单体和复配混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复配绿原酸分子之间抗氧化活性差距越大,抗氧化活性高的绿原酸含量越高,协同效果越好;协同过程中并未发现绿原酸复配混合物氧化电势的改变,说明协同作用时分子间的氧化偶联作用并不存在;转移电量与抗氧化指标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0.92),协同作用发生时体系的实际转移电量高于理论转移电量,证明了高抗氧化活性绿原酸分子即双咖啡酰奎宁酸的重生;油水分配系数绝对值差为0.13时的绿原酸复配组合具有良好的界面效应和高的协同效果;红外光谱、XRD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圆二色谱并未发现绿原酸复配混合物中反映绿原酸分子相互作用和规则性排列的信息。因此绿原酸分子之间重生机制和体系的界面效应是绿原酸发生协同抗氧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位阻的三氰基构筑单元和双齿配体,合成了2个氰基桥联的Fe(Ⅲ)-Mn(Ⅱ)链状化合物。利用不同的结构扭曲类型调控了它们的磁性相互作用。化合物{[Fe(Ⅲ)(PzTp)(CN)3][Mn(Ⅱ)(5,5''-dmbpy)2]ClO4}n1;PzTp=tetrakis(pyrazolyl)borate;5,5''-dmbpy=5,5''-dimethyl-2,2''-bipyridine)显示为左右手螺旋链的一维2,2-CC链状结构并且表现出亚铁磁行为。化合物{[Fe(Ⅲ)(Tp*)(CN)3]2[Mn(Ⅱ)(dpqc)]·CH3OH·H2O}n2;Tp*=hydridotris(3,5-dimethylpyrazolyl)borate;dpqc=dipyrido[3,2-a:2'',3''-c]-(6,7,8,9-tetrahydro)phenazine)具有一维4,2-带状的双链结构并且表现出典型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