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5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某轴流压气机叶尖间隙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叶尖间隙尺度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不同的机匣结构情况研究一种叶尖漏流不敏感机匣。实验表明,不同的间隙尺度对叶轮机总体性能存在十分明显的影响。对绝大部分运行状态,小间隙下的压升和效率均明显高于大间隙的情况。另外,所采用的毛刷式和篦齿式的机匣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毛刷式还是篦齿式机匣,在大流量负攻角情况下对性能的影响不大,但毛刷式机匣并不能达到提高失速裕度的目的,而篦齿式机匣在小流量情况下对压升有所提高,但对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跨音压气机转子叶尖流场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利用高频响动态压力测试技术测量了某跨音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流场,其中包括对跨音转子叶尖漏流和激波/漏流干扰的细致流场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激波在机匣壁面处受漏流干扰的影响相当大,这一干扰分别来自于前缘漏流涡的干扰和叶尖第二次漏流对通道激波的直接冲击干扰,使激波结构呈“S”形.在低背压高攻角条件下,转子存在十分明显的尾涡.  相似文献   
3.
高负荷后掠风扇设计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单级风扇ATS-2(Ad、ncedTransonicStage)设计概述目的是探索总增压比为4.3的两级风扇的设计技术。指标为:设计后掠风扇进口级的缩尺实验件;级增压比2.2;级绝热效率不小于85%;喘振裕度不小于12%。取进口级增压比为2.2,意味着这类单级的增压比已超过大多数于50~80年代设计并服役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前两级轴流级的总增压比,例如WP7发动机。这就需要选用更高的叶尖线速度(相对来流马赫数)。于是这类高性能跨音级的技术特征为级压比高,线速度高,单位迎面流量大,转子叶片后掠或前掠。这时效率的维持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跨音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复杂流动观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高频响动态压力传感器,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WP11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 流场进行了流场测量。测试包括三个转速多个节流条件下的间隙流场。测试结果表明:激波总体位 置随节流加深而向上游移动,但吸力面最小压力点基本维持在40%或20%弦长处不变。当激波位 置在该点之后时,二次漏流直接冲击激波结构;当激波位置在该点之前时,激波结构基本只受前缘 漏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模化周向平均通流模型中的周向脉动应力项,一种基于势流分析的代数方法被提出,并被整合到通流模型中。通过对具有不同弯角、不同迎角以及不同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开展三维数值模拟和通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由无黏叶片力所诱发的周向不均匀性会重新组织叶片通道的进口流场,进而改变迎角。并且,随着负荷或马赫数的提高,这种周向不均匀性将加强,其对流动的影响也会进一步提升。加入该代数模型后,通流模型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周向不均匀性的预测,周向脉动源项在前缘前与三维结果的偏差在5%以内,对叶片通道进口气流角改变量的预测精度提高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