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6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EL显示的规格要求可概括如下:a)高的效率、寿命、亮度.b)合适颜色范围内有高对比度和视角.c)能显示50,000比特数字和图表信息.d)易于(低压)寻址.e)造价低廉,对特定的应用易于变更设计.  相似文献   
2.
ESR在ACEL ZnS:Mn,Cu和ZnS:Cu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nS:Mn,Cu粉末发光材料的ESR谱随Mn2+浓度和制备条件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变化。根据耦合Mn2+的ESR谱理论分析,计算ESR谱参数及其饱和现象表明,当Mn2+浓度>0.2%,Mn2+开始形成离子团,Mn2+团的形成和Mn2+离子与晶格间耦合随Mn2+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是发光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Mn2+浓度约为0.7%具有最高发光亮度。本文还讨论了退火条件对ZnS:Mn,Cu ESR谱的影响以及老化的ZnS:Cu中Cu2+的ESR谱。  相似文献   
3.
退火的处理方法对ZnS:Cu,Eu,Br粉末ACEL材料的老化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但处理时颗粒表面必须包有过剩的铜,否则将破坏发光性能。若用氰化钾洗去表面过剩的铜后,再进行包铜退火处理,发光亮度部分恢复,老化性能改善。我们认为处理后老化性能改善的原因,不是改善了发光中心的条件,可能是改善了Cu2S相的条件,因而抑制了离子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朱自熙  朱宁 《发光学报》1992,13(2):154-158
本文通过离子探针实验首次证实了电致发光老化过程中铜离子由晶格最深部向颗粒表面迁移的事实.这结论与正电子湮灭寿命谱,顺磁共振实验所得结论是相互支持的.实验结果还表明,经过退火和淬火的材料,铜在颗粒中分布发生了变化,析出的铜聚集在颗粒表面上.形成了高场所必需的硫化锌-硫化铜结,增加了势叠高度和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减缓老化过程中铜离子由晶格内部向表面的迁移,因而改善了电致发光老化. 改进后的材料,在5kHz,200V激发下,发光屏初始亮度为450cd/m2,老化4000小时后,亮度为125.5cd/m2.若改用喷屏法制屏,增大介质的介电常数,发光屏初始亮度最大值可达766cd/m22.  相似文献   
5.
交流粉末电致发光体的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离子探针实验首次证实了电致发光老化过程中铜离子由晶格最深部向颗粒表面迁移的事实.这结论与正电子湮灭寿命谱,顺磁共振实验所得结论是相互支持的.实验结果还表明,经过退火和淬火的材料,铜在颗粒中分布发生了变化,析出的铜聚集在颗粒表面上.形成了高场所必需的硫化锌-硫化铜结,增加了势叠高度和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减缓老化过程中铜离子由晶格内部向表面的迁移,因而改善了电致发光老化. 改进后的材料,在5kHz,200V激发下,发光屏初始亮度为450cd/m~2,老化4000小时后,亮度为125.5cd/m~2.若改用喷屏法制屏,增大介质的介电常数,发光屏初始亮度最大值可达766cd/m~2.  相似文献   
6.
朱自熙 《发光学报》1980,1(1):12-22
场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关键性的详细情节常常是不公开发表的,同时也由于对发光体的结构包括杂质缺陷的性质还缺乏确切的了解,因此在制备材料方面也就没有找到一个按照需要进行设计而主要不是依赖于经验的方法。虽然各种方法都不一样,但都遵循着前人某些基本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Kröger[1-3]Riehl[4-5]关于ZnS发光化学方面的工作和ZnS场致发光激发机理是碰撞离化[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