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81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场对水结构的影响—电场处理水的应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家森  叶士景 《物理》1995,24(7):424-428
水经电场作用后,能使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它的理化特性出现一系列改变,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数据,提出电场可引起部分水分子的氢氧键断裂,使水中出现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自由质子,这一结论可满意地解释如下现象:用电处理水喂养纤毛虫,其分裂速度加快;受电场刺激的鱼胚胎,其孵化率,存活率明显提高,其后期生长速度加快等。  相似文献   
2.
马树华  景遐斌 《电化学》1997,3(3):293-296
研究了人工施加的无机固体电解质体膜对锂碳负极电池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碳电极的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相对于未改性电极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示了以这层外界人工施加的晶体膜替代的电极体系本身所形成的钝化膜之有效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直观地显示了这层人工施加膜的均匀,致密性质。  相似文献   
3.
对黄芪成分F3新制剂中多糖、蛋白质进行了工艺监测,多糖提取达99.2%,蛋白质≤0.2%,符合黄芪成分F3的质量标准要求,达到了选择最佳提取工艺的目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单晶的退火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混合晶红外光谱法和SAXS、DSC和LAM等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单晶在75℃、90℃和105℃退火前后的结构变化,发现在90℃以下和105℃以上退火,遵循不同的退火机制  相似文献   
5.
6.
二氧化锡(SnO_2)材料因具有储量丰富、理论容量高、嵌脱锂电位安全等一系列优点,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 SnO_2纳米材料在锂化反应过程中的机理,尤其是第一步转化反应是否可逆尚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常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4 nm的SnO_2纳米颗粒,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构建了微型锂离子电池原型器件,对SnO_2纳米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和物相演变进行原位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SnO_2纳米颗粒在嵌锂过程中率先生成了纳米尺寸的中间相Sn,随后发生了合金化反应转变为Li_(22)Sn_5相.脱锂反应后, Li_(22)Sn_5相转变为SnO_2.分析认为,纳米晶界阻碍了Sn颗粒的聚集长大,使得Sn和Li_2O能够充分接触,进而使脱锂反应能够完全进行,生成SnO_2.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SnO_2基电极材料可逆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带有二元连接函数的广义半参数模型,即二元连接模型(简称为BLM).使用轮廓似然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和非参数部分,并给出了计算算法.证明了所得的未知参数的估计量为n~(1/2)-相合,渐近正态且具有渐近最小方差,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和模拟研究,最终采用局部功效方法来检验非参数部分的线性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先锋褐煤(XL)、小龙潭褐煤(XLT)和胜利褐煤(SL)及其萃取残渣表面有机氮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三种萃取残渣表面五种有机氮的含量分布各异,但均以吡咯型氮为主。考察了在300℃下Na OH催化的褐煤萃取残渣的超临界甲醇解反应,XL、XLT和SL萃取残渣超临界甲醇解所得石油醚可溶物的收率分别为46.0%、43.8%和47.6%(质量分数)。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 S)分析石油醚可溶物中的含氮化合物(NCCs)。结果表明,NCCs主要包括N_1、N_1O_1-N_1O_5、N_2、N_2O_1-N_2O_4、N_3O_2和N_5O_2-N_5O_4类化合物。根据不饱和度和碳原子数的分布推测了NCCs的分子结构特征,表明绝大部分NCCs含羟基和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氮原子主要以吡咯、吡啶和氨基的形式存在于芳环结构中,以1-3个芳环的结构为主。褐煤中的-C-O-桥键的断裂是生成NCCs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蒋峰景  宋涵晨 《化学进展》2022,34(6):1290-1297
液流电池是一种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可扩展的大规模储能系统,可以协助电网调峰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前景广阔。双极板是液流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上起到了分隔、串联电池、传导电流、为电堆提供结构支撑等作用。从成本构成角度看,双极板的价格占电堆成本的比重也较大。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双极板对加快液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业界的迫切需求。虽然文献上报道了许多针对液流电池双极板开发的工作,但是目前高性能、低成本的液流电池双极板产品仍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本文着重介绍了石墨基复合双极板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对关键性能的影响,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评述,并为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原子分子系统与量子化的电磁场或光子模式耦合的系统是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模型. 现实系统必然与外界环境耦合,且即便原子隔绝较好、光学腔壁品质因子足够高,原子系统也不等价于少数几个能级构成的简单模型:它仍然有不为零的几率跃迁到不可控的能级空间、与原子相互作用的自由空间真空场的量子效应也必须考虑. 本文将结合开放量子系统理论的基本要素与原子光子的基本模型,对原子分子系统在电磁场中发生的耗散以及量子退相干过程做简单综述,并重点介绍描述量子系统退相干过程的主流理论工具——主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