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查尔酮、4′-甲氧基查尔酮和4′-氯查尔酮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实验表明:三种查尔酮类化合物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与HSA均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K分别为2.50×104、0.697×104和0.277×104 L.moL-1,结合距离r分别为3.78、3.93和4.25nm,其作用力均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查尔酮类化合物中取代基的不同对其与HSA的结合产生影响,其作用力大小依次为查尔酮>4′-甲氧基查尔酮>4′-氯查尔酮。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在常规的双层器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层双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indium-tin oxide(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 throline(BCP)/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Alq3)/Mg∶Ag。通过对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及器件性能的表征,研究了不同超薄层BCP的厚度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薄层BCP的厚度从0.1nm逐渐增加到4.0nm时,器件的EL光谱实现了绿光→蓝绿光→蓝光的变化;BCP层有效地调节了载流子的复合区域,改变了器件的发光颜色,提高了器件的亮度和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型贵金属铱的配合物bis(1,2-dipheny1-1H-benzoimida-zole)iridium (acetylacetonate)作为磷光敏化剂,与荧光染料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共同掺杂到聚合物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中,以N,N'-diphenyl-N,N'-bis(1-naphthyl) (1,1'-biphenyl)-4,4'-diami-ne作为蓝光发光层,制备了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通过对掺杂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电致发光光谱的表征,分析了该磷光敏化体系的能量转移机制. 结果表明,在该聚合物磷光荧光双掺杂体系中,由于磷光与荧光材料之间的不完全的F?rster能量传递过程,导致电致发光光谱中同时存在磷光材料三线态到基态与荧光材料单线态到基态的辐射衰减发光. 该掺杂体系成功实现了白光发射,随着偏置电压的升高,器件的CIE色坐标有微小的红移,但都非常接近等能白光点,器件表现出了很好的色纯度.  相似文献   
4.
文雯  王博  李璐  于军胜  蒋亚东 《物理学报》2009,58(11):8014-8020
研究了基于红色荧光染料3-(dicyanomethylene)-5, 5-dimethyl-1-(4-dimethylamino-styryl) cyclohexene(DCDDC)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分别制备了基于DCDDC超薄层和DCDDC掺杂主体材料的两种器件结构: 1)indium-tin oxide(ITO)/N, N′-diphenyl-N, N′-bis(1-naphthyl-pheny1)-1, 1′-biphenyl-4,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白色发光 红色荧光染料 掺杂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研究了超声作用下三种稀土离子(La3+、Gd3+、Yb3+)存在的不同体系中,纳米TiO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超声作用下,不同体系中纳米TiO2均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不同体系中的纳米TiO2均未对BSA的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由热力学数据确定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稀土离子的存在使纳米TiO2与BSA的结合常数、结合距离和热力学参数发生改变,但结合位点数和作用力类型基本不变.稀土离子对纳米TiO2与BSA的结合产生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它们分别以"离子架桥"和"同位取代"方式参与纳米TiO2与BSA的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胡家栋  文雯  陈乐  方晓武 《化学通报》2021,84(3):279-283
本文开发了一种天然产物2-羟基-3,4,6-三甲氧基查尔酮(1)的十克级规模快速合成方法.通过改良合成2-羟基-3,4,6-三甲氧基苯甲醛(7)的甲基化和甲酰化条件,将7的合成总收率从文献报道的22%提高至68%.并以7为原料在乙腈为溶剂、80℃加热的条件下通过Wittig反应在50mmol规模以85%的收率合成了产物...  相似文献   
7.
胡家栋  文雯 《化学通报》2020,83(9):799-804
手性4-取代色满骨架在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中广泛存在,该骨架的不对称构建策略在新药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加成反应、氢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烯/炔丙基化反应、去对称化反应、羰基α位芳基化反应和重排反应七个方面综述了手性4-取代色满骨架的立体选择性构建策略,以期为含有该类骨架的活性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荧光染料超薄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主体材料上蒸镀一层超薄层的方法,研究了三种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dimethylquinacridon(DMQA)、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 ljulolidyl-9-enyl)-4-pyran(DCJTB)和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的浓度效应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掺杂器件相比,染料超薄层器件的光谱中出现了微弱的主体材料的发光峰,浓度猝灭现象更为明显。三种染料的浓度猝灭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DMQA、DCJTB和Rubrene。同时,我们使用此三种染料配制了溶液,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浓度下的光致发光光谱强度,进一步探讨了掺杂剂浓度猝灭强弱与器件的发光光谱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同位阻的三氰基构筑单元和双齿配体,合成了2个氰基桥联的Fe(Ⅲ)-Mn(Ⅱ)链状化合物。利用不同的结构扭曲类型调控了它们的磁性相互作用。化合物{[Fe(Ⅲ)(PzTp)(CN)3][Mn(Ⅱ)(5,5’-dmbpy)2]ClO4}n1;PzTp=tetrakis(pyrazolyl)borate;5,5’-dmbpy=5,5’-dimethyl-2,2’-bipyridine)显示为左右手螺旋链的一维2,2-CC链状结构并且表现出亚铁磁行为。化合物{[Fe(Ⅲ)(Tp*)(CN)3]2[Mn(Ⅱ)(dpqc)]·CH3OH·H2O}n2;Tp*=hydridotris(3,5-dimethylpyrazolyl)borate;dpqc=dipyrido[3,2-a:2’,3’-c]-(6,7,8,9-tetrahydro)phenazine)具有一维4,2-带状的双链结构并且表现出典型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腈类黄色荧光染料(2Z,2’Z)-3, 3’-(1,4-phenylene)bis(2-phenylacrylonitrile) (BPhAN)掺杂到poly(N-vinylcarbazole) (PVK)中作发光层,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作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制备了结构为Indium-tin oxide (ITO)/PVK∶BPhAN/BCP/Mg∶Ag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调节BPhAN掺杂质量百分比(2 wt%, 4 wt%, 6 wt%),测试了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光谱特性,研究了Frster能量转移和直接载流子俘获在发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掺杂浓度为4 wt%时可实现色度较好的白光,随着电压从6 V增大到16 V,CIE色坐标从(0.33, 0.37)变化到(0.32, 0.33),在白光区域有微小蓝移,这是由于随着电压的增大,能量转移效率和直接载流子俘获效率都降低,BPhAN黄光减弱,PVK发射的蓝光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