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4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的微量铅、铬、钴、铁、锰元素。对地表水样品进行蒸发浓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浓缩后的样品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铅、铬、钴、铁、锰元素的质量浓度在0.01~2.00 mg/L范围内与发射光谱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铅、铬、钴、铁、锰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 1,0.003 2,0.002 7,0.001 7,0.001 8 mg/L;加标回收率为88.4%~100.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n=6)。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二组分混合物的3种混合/分离状态及在完全混合时发生连续相转变的极限组成。提出一个判别非等密度体系混合/分离状态的法则与确定混合物空隙率简易可行的随意松散堆积方法。  相似文献   
3.
Emissions by magnetic polarons and spin-coupled d-d transitions in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DMSs)have become a popular research field due to their unusual optical behaviors.In this work,high-quality NiI2(Ⅱ)-doped CdS nanobelts are synthesized vi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and then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nd Raman scattering.At low temperatures,the photoluminescence(PL)spectra of the Ni-doped nanobelts demonstrate three peaks near the band edge:the free exciton(FX)peak,the exciton magnetic polaron(EMP)peak out of ferromagnetically coupled spins coupled with FXs,and a small higher-energy peak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antiferromagnetic coupled Ni pairs and FXs,called antiferromagnetic magnetic polarons(AMPs).With a higher Ni doping concentration,in addition to the d-d transitions of single Ni ions at 620 nm and 760 nm,two other PL peaks appear at 530 nm and 685 nm,attributed to another EMP emission and the d-d transitions of the antiferromagnetic coupled Ni2+-Ni2+pair,respectively.Furthermore,single-mode lasing at the first EMP is excited by a femtosecond laser pulse,proving a coherent bosonic lasing of the EMP condensate out of complicated states.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ed sp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magnetic polaron and implementing related optical responses.  相似文献   
4.
用海藻酸钠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原位氧化聚合吡咯法制备了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纳米球.聚吡咯/海藻酸钠纳米球的形貌和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进行表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方法进行测试.电化学测试表明,聚吡咯/海藻酸钠纳米球在1 mol L-1KCl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 A g-1时其比电容高达347 F g-1.与纯聚吡咯相比较,聚吡咯/海藻酸钠纳米球具有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含Tkatchenko-Scheffler(TS)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九种聚偏二氟乙烯(PVDF)晶相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PVDF晶体作为一种绝缘体,能带具有密集且平直等特征,其带隙值在6.05-7.34 eV之间,且和实验值接近. 价带主要是F原子的2s和2p态起主要贡献,导带主要由C原子的2p态和H原子的1s态共同参与构成. 在0-35 eV光子能量范围内,介电函数、吸收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光学性质发生变化主要在深紫外区域. 根据介电函数等光学参数的谱特点,可以将九种PVDF的晶相划分为{Ⅰp},{Ⅱpu},{Ⅱau,Ⅱad,Ⅱpd,Ⅲpu},{Ⅲau,Ⅲad,Ⅲpd}等四类,每一类都具有相似的光学参数特点.  相似文献   
6.
彭辉  裴晓阳  李平  贺红亮  柏劲松 《物理学报》2015,64(21):216201-216201
本文对平面冲击加载下高纯铜初始层裂的微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 利用准三维的表面轮廓测试技术, 对冲击加载“软回收”的样品截面进行测试.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重构、量化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拉伸应力持续时间和加载应力幅值的增加, 都会加剧样品内部损伤局域化程度. 样品内损伤区域宽度是亚微米尺度的损伤演化的结果, 并且亚微米尺度的演化速率随着拉伸应变率的增加而单调递增. 通过统计获得了样品内微损伤的尺寸分布特征, 并分析了其与损伤演化进程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均苯四甲酸酐、乳酸和L-谷氨酸在SnCl2.2H2O催化下一步合成了pH敏感的超支化聚(乳酸-谷氨酸)共聚物(PGLA)。核磁共振谱分析结果显示:PGLA分子链由聚乳酸和支化的聚谷氨酸单元组成,未出现戊二酰亚胺环状结构片段,所得共聚物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可溶于pH≥7.4的碱性水溶液,pH=9时,在水中所形成的胶粒体积最大。  相似文献   
8.
多孔泡沫牺牲层的动态压溃及缓冲吸能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强动载荷下多孔泡沫牺牲层的动态压溃行为及缓冲吸能机理进行了研究. 基于刚性-理想塑性-锁定(R-PP-L)及刚性-塑性硬化(R-PH)两类多孔泡沫材料本构, 建立了强动载荷下多孔泡沫牺牲层动态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 分析了一维冲击波在多孔泡沫牺牲层中的传播规律; 利用Voronoi方法建立了多孔泡沫牺牲层的二维细观有限元模型, 获得了冲击载荷下多孔泡沫牺牲层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曲线, 讨论了多孔泡沫材料的层间界面效应对多孔泡沫牺牲层缓冲吸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多孔泡沫材料塑性硬化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能够预测入射波在远端的反射及对多孔泡沫牺牲层的二次压缩过程和端部应力增强现象; 相比较存在界面的多孔泡沫牺牲层, 连续设计的多孔泡沫牺牲层可增强其缓冲吸能能力, 但在界面处增加设计刚性面板则能够降低界面胞元不完整对缓冲吸能的影响; 相同冲量载荷下, 端部应力峰值随冲击能量增大而增大, 而端部冲击波的反射可能是端部应力增强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9.
丁腈羟平均官能度对固化反应及固化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加入巯基乙醇或丙烯酸羟乙酯,合成了四种不同官能度的端羟基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固化剂,N,N'-二羟丙基苯胺为链延伸剂,制得一系列多嵌段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平均官能度对固化反应速度及固化物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耐油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红螺菌对Cu2 、Cr6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 2.9,35℃微光厌氧条件下,菌体对40mg/L Cu2 、Cr6 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4%、83.2%.利用红外光谱、原子力成像等方法,对吸附Cu2 、Cr6 前后的红螺茵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表明,羟基峰位红移,吸附Cu2 后峰位移动为22cm-1,吸附Cr6 后移动28cm-1,其它峰没有漂移,并且峰形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吸附后菌体的主要成分及结构保持完整.原子力成像表明,吸附前胞外聚合物分散分布,吸附后胞外聚合物出现交联,形成一个新的二维网状结构,并且吸附Cu2 后的交联程度比吸附Cr6 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