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物理学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条件愈苦,意志愈坚 --记王淦昌早年的科研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立澄 《物理》2006,35(2):160-167
文章介绍了中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早期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科研成绩.王淦昌早期的科研贡献并不是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上,在条件优裕的实验室内完成的,而是在实验设备缺乏,科学文献不足等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完成的.从王淦昌身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中国优秀科学家脚踏实地、执志若金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姚立澄 《物理》2001,30(7):441-446
汤川秀树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汤川秀树在物理界普遍 不接受新粒子的情况下,大胆提出一种新的核力场理论,认为存在起强相互的π介子,介子理论的提出,推动了核物理研究的发展,文章简要记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在介子理论提出10年后,π介子才被英国物理学家鲍威尔在宇宙射线中发现,实了汤川透树的假设,由于汤川秀树对物理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汤川秀树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3.
姚立澄 《物理》1993,22(11):696-701
一、人工元素嬗变的思想起源1.原子核模型的确立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助手盖革(G.Geiger)和研究生马斯顿(E.Marsden)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用放射源镭C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有很多入射α粒子被反射,这使得卢瑟福很惊讶。因为这种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发生,用J.J.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是不可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1911年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并被以后的实验所证实.原子有核模型的确立,使原子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人工元素嬗变奠定了基础.2.人工打破原子核思想的起源 盖革和马斯顿进行α粒子的散射实验,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