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化学   853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29篇
物理学   2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2001北京市初二年级决赛题四(本刊第6期)是一道很好的几何题.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原题如下: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延长边AB到点D,延长边CA到E,连结DE,恰有 AD=BC=CE=DE.求证:∠BAC=100°.  相似文献   
3.
基于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燃煤烟气中重金属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研究了S、Cl等元素对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性气氛下,As以As2O5、As4O6、AsO等氧化物的形式存在;Se主要以SeO2形式存在;Pb在1000 K以下主要是固态PbSO4,1200 K以上为气态PbO。还原性气氛下,As在较低温度时为固态As2S2,900-1400 K以As2、AsS、AsN气体共存,2000 K以上全部转化为气态AsO。Se在1100 K以下主要以气态H2Se存在,1100 K开始生成SeS和Se2气体,1800 K时主要是气态Se和少量气态SeO;Pb在中低温时主要是PbS,1800 K以上气态Pb为主要存在形态。S在还原性气氛下增大了AsS(g)、PbS(g)、SeS(g)的比例,氧化性气氛下对As、Se、Pb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Cl无论在氧化还是还原气氛下对As、Se影响均较小,但对Pb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700℃逐渐升高到1200℃,La2Zr2O7催化剂结晶度不断提高,晶相发生明显变化,从无定形结构逐渐向缺陷萤石结构过渡,最终转变成烧绿石结构。焙烧温度提高促使La2Zr2O7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减弱,中等碱性位数量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氧物种O22-和O2-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致使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不断降低。其中,无定形LZO-CP-7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一系列硼掺杂的还原氧化态石墨烯催化剂并应用于蒽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处理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有序碳结构会发生变化,硼会取代材料骨架中的碳,进而影响蒽和氢气的吸附活化。经硼改性后,催化剂对蒽加氢反应表现出了很高的加氢活性,蒽的最高转化率可达97%,深度加氢产物八氢蒽的最高选择性可达19%。  相似文献   
6.
尼龙66/蒙脱土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密炼机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蒙脱土重量分数为 2 5 %、4 5 %的尼龙 6 6 /蒙脱土复合材料 .通过DSC法对非等温结晶行为及在 2 2 8~ 2 4 0℃范围内的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 ,并与纯尼龙 6 6进行比较 .从其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 ,蒙脱土起成核剂的作用 ,它的填入使尼龙 6 6结晶速率提高 ,但填料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使其链段运动困难 ,结晶活化能提高 ;在研究的填料含量变化范围内 ,结晶行为变化不大 ,并且找到该复合材料在 2 2 8~ 2 34℃范围结晶对温度的不敏感区 ;对非等温结晶过程分析 ,刘结平 莫志深方程是适用的 ,而Ozawa方程则是不适用的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无水乙腈为溶剂,通过芳酰异硫氰酸酯与磺胺嘧啶的加成反应合成12个新的1-芳酰基-3-(4-苯磺酰胺嘧啶)硫脲、生物测试指出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型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外,1-苯酰基-3-(4-苯磺酰胺嘧啶)硫脲和1-(P-氯代苯酰基 )-3-(4-苯磺酰胺嘧啶)硫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丙烯腈/苯乙烯(AN/St)悬浮共聚体系中AN在水/油两相间的分配及其对AN/St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N分配于水/油两相间,使油相AN的含量低于相同单体配料比的本体聚合,导致生成的AN/St共聚物组成偏离本体共聚.为了准确预测进而控制AN/St悬浮共聚物的组成,提出了在考虑AN相分配的基础上计算AN/St悬浮共聚物组成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计算中用到的油相实际竞聚率与本体聚合相同,但该悬浮聚合的表观竞聚率随水/油比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β—苯胺基苯丙酮在铁电极上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的华  卜宪章 《电化学》1998,4(1):37-41
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0.5mol/L H2SO4溶液中β-苯胺基苯丙酮,卤素离子在铁电极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以及Cl^-对PAP吸,脱附速度的影响,求得了吸,脱附速度常数ka,kd和吸附自由能参数f值。结果表明,当PAP发生化学吸附时,ka比kd约大2个数量级,吸附粒子间存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图论方法对单一种取代基取代的金刚烷和烷基取代的金刚烷构型、手性构型和非手性构型数进行了计算,结果分别以母函数形式和表格形式给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