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物理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陆乃彦  元冰  杨恺 《物理学报》2013,62(17):178701-178701
制备了表面带阴/阳离子的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通过QCM-D研究了颗粒在不同pH值环境下与磷脂膜的非特异性吸附情况. 结果表明, NH2-MSN 在4–8的pH值范围内与磷脂膜相互吸引, 而COOH-MSN由于与磷脂膜的电性始终保持一致而无法发生吸附现象. 本研究能够帮助理解和预测纳米颗粒与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 为药物输运提供载体, 有助于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药物输运体系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磷脂膜 非特异性吸附 QCM-D  相似文献   
2.
徐成  林召  杨恺  元冰 《物理学报》2020,(10):279-290
蜂毒肽等抗菌肽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而直接杀灭细菌,因此它的杀菌功能具有高效、广谱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并被认为有望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然而,抗菌肽通过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实现杀菌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文结合单分子荧光追踪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单分子运动的角度对蜂毒肽与二元脂质细胞膜的界面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大多数脂分子而言、部分脂分子在膜内的扩散速率会由于蜂毒肽的吸附、聚集、插膜成孔等扰动行为发生显著降低;而蜂毒肽倾向于作用在多组分脂膜相畴的边界处,干扰并降低脂膜相分离的程度,进而降低相边界对脂质分子扩散运动的限制.本工作阐明了蜂毒肽的膜作用活性对脂分子运动行为和脂膜相行为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这些结果对于从单分子运动行为的角度来探索抗菌肽生物活性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娇娇  常琪  鲍美美  元冰  杨恺  马余强 《中国物理 B》2017,26(9):98102-098102
Imaging-guided cancer therapy provides a simultaneous tumor imaging and treatment, which helps to eliminate the excessive toxicity to the healthy tissues. For this purpose, multifunctional probes capable of both imaging and curing are needed. In this work, we synthesize water-soluble silicon quantum dots(Si QDs) smaller than 5 nm. Such Si QDs are used for delivering the hydrophobic drug phthalocyanine(Pc). The as-prepared Si/Pc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show efficient transmembrane delivery into cells and feasible biocompatibility. Moreover, these composite particles emit dualchannel fluorescence signals even after cellular internalization and demonstrate robust photostability in the Si channel.More interestingly, the Si/Pc composite particles show efficient photodynamic therapy effects against tumor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相似文献   
4.
鲍美美  杨恺  元冰 《物理学报》2020,(20):184-194
病毒是一种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不同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不同,但大都需要通过结合至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蛋白或脂质结构来实现细胞内化,从而启动入侵程序和感染宿主细胞.因此揭示病毒结合和内化侵入细胞的具体过程及机制有助于从源头上开发靶向药物或疫苗.本文以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为例,首先介绍了流感病毒的结构,其与细胞膜上特定种类蛋白或脂质结构的结合方式,其完成细胞内吞的途径及诱导其内化的细胞因子种类,以及侵入细胞后的作用过程,继而对冠状病毒尤其针对目前仍在全球范围内肆意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扼要阐述了其结构特点、与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的结合及实现细胞内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