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物理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万令文  张磊  宋海曙 《物理通报》2016,35(4):112-115
高中物理学业成绩两极分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针对高中生物理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一是高中生物理学业成绩两极分化存在过度分化现象;二是两极分化现象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增长期、稳定期等关键期;三是物理知识水平整体较弱的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更为显著.抓住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班内互助小组、查缺补漏班、教师关注课本后面的"科学漫步""STS"等环节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然  包德亮  焦扬  万令文  李宗良  王传奎 《物理学报》2014,63(6):68501-068501
基于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1,4-丁二硫醇分子体系的结构随电极作用力的变化及拉断过程;并利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进一步计算了不同电极作用力下分子体系的电输运特性.结果显示,界面结构不同,拉断分子体系所用的拉力也不同:分子末端硫原子处于Au(111)面的空位上方时,拉断分子体系需约1.75 nN的拉力;若金电极表面存在孤立金原子与1,4-丁二硫醇分子末端的硫原子相连,拉断分子体系只需约1.0 nN的力,且伴有孤立金原子被拉出.两种情况分别与不同实验测量相符合.分子在压缩过程中发生扭曲并引起表面金原子滑移,然而压缩扭曲过程与拉伸回复过程不可逆.电极拉力约为0.7—0.8 nN时,分子体系在不同界面构型下以及在不同扭转状态下,电导都出现极小值,这与实验结论一致.分子的末端原子与电极间耦合强度随电极作用力的变化是引起分子体系电导变化的主要因素.实验在0.8 nN附近同时测得较小概率的高电导值与双分子导电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