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力学   58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scheme in Fig. 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in North China in the last 700 years. With a postulated fault system, a mechanical parameter distribution and suitable boundary tractions, the stress field is compu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lane strain. The fault zones are treated as elastic-perfectly plastic medium which flows according to Coulomb's criterion and its associated flow rule. An earthquake is simulated by lowering the static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to a kinetic one at the epicenter to cause a slip there and arrived at a new equilibrium position. The differences in displacement, stress, etc. before and after the lowering are considered to be due to the earthquake and compared to observations. After adjustments of parameters and boundary tractions,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ily compared with the major earthquake sequence of 14 events M_s≥7 and regions of seismic risk in the last 700 years. Possible localities of future earthquake risk after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ef  相似文献   
2.
The paper reviews several methods of simulation used in this country to recover currenttectonic stress field related to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North China. The aim is to evaluatethe degree of seismic risk around Beijing area. The methods used are computational ormathematical simulation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or physical simulationby the photoelastic method and the grid method.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se methods arebriefly described. Most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Beijing is not a region of seismic risk.  相似文献   
3.
王仁  何友声 《力学进展》1993,23(2):261-268
<正> 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召开的4年一次的第18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ICTAM-18),于1992年8月22—28日在以色列海法市的以色列工业学院举行。大会选定的3个主题是:固体与结构力学中的不稳定性;海面力学与海气相互作用;生物力学。设置主题分会的目的是对力学中的某些重要领域做综合介绍,以强调这领域的重要性,或对新领域起提倡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限长圆柱壳中轴对称弹性瞬态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滕宁钧  苏先樾  王仁 《力学学报》1992,24(6):680-690
有限长的计及剪切变形和转动惯性的弹性圆柱壳的轴对称运动方程经过Laplace变换后转化为一组相空间中的方程。对该方程组作了一些适当的处理后,应用广义射线法,得到了相空间中位移和内力的射线法表达式。采用快速Fourier变换作Laplacl逆变换,即可得到圆柱壳受轴对称冲击载荷时的弹性瞬态波解。  相似文献   
5.
冲胀成型工艺的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内部充液圆柱壳受轴向冲击塑性失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冲胀成型工艺并做了实验研究。结果说明这种工艺需要的设备简单、试件密封要求不高、模具强度和紧固力要求抵、成型变形比较均匀等优点,它适用于有应变强化的低强度材料的成型。  相似文献   
6.
焦散线法是Manogg在1964年提出来的,现已发展成一个主要的断裂力学实验方法。国内近些年对焦散线法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仍限于静态的断裂实验。本文研究了动态焦散线法在断裂力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轴向应力波效应,利用分叉理论研究各种支承半无限长弹塑性梁的动态屈曲问题。在轴向阶梯载荷和脉冲载荷冲击下得到了梁的临界屈曲载荷及初始屈曲模态。其结果与实验现象相一致。同时也为研究结构动态屈曲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含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含参数λ的非线性方程组f(α,λ)=O提出了在位移-载荷空间R~n+1中以弧长为参数追踪解曲线c(s)的弧长增量法,并统一地处理了搜寻极值点(extre-mum point)与分叉点(bifurcation point)的问题,我们将此法成功地用于弹性旋转薄壳的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将弹塑性圆柱壳动力屈曲作为由于轴向应力波的传播而导致的分叉问题进行研究,找出该壳发生屈曲的机理,并讨论对各种支承的弹性和弹塑性壳在轴向阶梯载荷和脉冲载荷冲击下的屈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粘性流体有限元方法,计算软岩体中巷道围岩的速度场和应力场。通过调整边界面力以及各部份围岩的力学参数,使计算值与实测值相近,反演出围岩的粘性系数大约在10~5—10~6泊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