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数学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晓勃 《珠算》2002,(4):21-21
在对学前幼儿的珠心算的珠算部分运珠规律教学中,基于幼儿知识面的制约,我们采用匠才教授法。所以,我们可以先不问为什么这样做,只要明确怎样做。但是在“怎样做”中,一般叙述运珠规律的语言、描述运珠过程的语言让幼儿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例如,“凑五加,破五减”阶段的教学,一般规律是:下加不够,加五减凑;下减不够,减五加凑。开始教学第一届学前班时,凑数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列运珠操作时,笔者还注意到了要分解难度,把四对凑数的奏五加破五减分成了“&;#177;1,&;#177;2,&;#177;3,&;#177;4”四部分,规律操作分别为“+1(+5-4)/-1(-5+4),+2(+5-3)/-2(-5+3),+3(+5-2)/-3(-5+2),+4(+5-1)/-4(-5+1)”。尽管这样;收效也不好。从幼儿错题的措误过程看,对于算珠的行走路线还不太明晰,记忆起来也不容易。这一阶下来耗时较多,而又&;#177;2和&;#177;3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