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8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方励之  刘永镇 《物理学报》1976,25(6):521-526
根据脉冲星的辐射特征推测,在这种中子星的表面存在高达10~(12)—10~(13)高斯的强磁场。有关X射线密近双星的种种探讨,也倾向于认为在其X射线子星上有很强的磁场。为了处理在这种条件下的辐射转移或者不透明度等天体物理问题,例如X射线在吸积柱或吸积层中的转移等,有必要把有关强磁场的各种基本过程分析清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膨胀宇宙中的密度扰动波。结果表明,在氢复合前夕临界稳定性附近的挑动最可能引起有观测意义的密度扰动波。对于在这个波的背景中形成的天体,理论预言它们的红移分布中应有一系列极大值,并得到了确定每个极大所对应的红移值的条件。对于q0很小的开的宇宙模型,理论所给出的条件ln(1+z)=0.205n+B,与类星体的观测很好地一致。理论预言具有某些特征的星系的红移分布中,在0.058  相似文献   
3.
刘永镇 《中国科学A辑》1979,22(9):882-890
考虑到星系演化与旋臂结构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在本文中讨论了缓慢演化着的星系中的密度波理论,文中以轴对称不稳定基态代替通常的稳定基态,求出了在星系盘中旋涡状密度波列的色散关系、波作用守恒方程和波能量方程。本文着重阐明了以下几点:1.密度波与星盘的较差运动交换能量。2.从理论上可把导波和曳波区分开来,由星系演化的趋势、膨胀或收缩,确定星系中是曳波还是导波占优势。3.对于只能观测到曳行臂的星系,星系的演化特征是膨胀。4.对于银河系,在太阳附近的膨胀速度12公里/秒,演化时标10~9年。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般的理论考虑,本文得到了可以作为特征物质在宇宙中各种典型尺度n上的行为作用量子,其中h,G,e和ma分別是Planck作用量子、引力常数、基本电荷和基本粒子的有效质量,n是尺度参数。由此进一步得到了可与观测比较的、各种天文系统的特征角动量谱J(n)=hn、质量谱Mn=(hnCα/G)1/2和两者的关系Jn/(Mn)2≈G/Cα,其中C是光速、α是精细结构常数。  相似文献   
5.
刘永镇 《中国科学A辑》1982,25(5):444-452
本文是文献[1]的继续和发展,主要结果是:1)星系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最大可观测尺度为200百万秒差距的量级,2)类星体的吸收红移系统按吸收红移的分布与类星体按发射红移的分布有类似特征,3)具有富吸收线的类星体的吸收红移值有成群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旋涡星系中,一般恒星旋臂与气体旋臂之间存在相移.Lin等曾用激波机制解释这个现象,无论在理论上以及和观测的对比上,都是有困难的.本文用恒星动力学方法,重新处理了文献[1]中所讨论的恒星形成对密度波的维持机制.用这种非中性密度波模式,能很好地解释相移的全部基本特性,即:1.存在相移,2.气体臂在恒星臂的内侧,3.对刚性星系盘(vk=0),则相移为零.文中还对相差大小作了定量估计,也与现有的观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重水电解过程中钯阴极内产生氘-氘核聚变的可能机制及聚变率。钯阴极内吸收的氘离子系统,构成一种强耦合等离子体,其中存在强屏蔽效应。这种效应能使核聚变率显著增加。但根据我们的模型进行的理论计算表明,常温常压下在钯内达到动态平衡的氘离子系统中,D-D核聚变率不可能达到可观测的水平。在某些实验中观测到的少量核聚变,可能是由于某些非平衡过程而局域地产生了较高能量的氘离子或高密度区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以前工作中对类星体发射线证认中选择效应分析所得的结果,从有相同极限视星等的光学巡天样本内,选择绝对星等小于给定值的类星体作为分析样品,以确定类星体的演化性质。对无缝技术选取的类星体,在假定演化取(1+Z)r的形式下,分析得出γ(?)3—4.5,即类星体的密度按幂律形式ρ=ρ0(1+z)6.5±1演化。此分析结果一直到Z=2.8时与观测均符合得很好,并与以前从更少样品和更低极限的视星等分析中所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