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142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应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ICP)对钕铁硼磁性材料中镧、铈、钐、钆、镨进行光谱分析。同时对基体元素干扰及共存元素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和探讨,并对仪器进行了最佳工作条件的选择。该方法简便可靠,试样不需分离,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pH4.5的 0.015 mol/L HAc-NaAc介质中,In铟(Ⅲ)-7-(1-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BQ)在滴汞电极上于-0.665-0.70 V(vs.SCE)电位处得到络合物的吸附还原波,其一阶导数峰电流I'p与In(Ⅲ)浓度在4.0× 10~(-8)~3.5 × 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 × 10~(-8)mol/L In(Ⅲ).应用该法测定了铅粉和氢氧化铝样品中的微量铟,结果令人满意。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0.05 mol/L KCl底液中,β-环糊精(β-CD)-六次甲基四胺超分子络合物在2.5次微分极谱仪上于-0.78V(vs.SCE)处产生吸附还原波,峰形对称且稳定,其峰电流与六次甲基四胺浓度在4.0×10-4-1.0×10~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4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有机工业产品六次甲基四胺,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对超分子络合物电化学性质及分子识别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精度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和相关一致基, 计算了LiBr分子基态的光谱常数和势能曲线. 为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计算中还考虑了二阶Douglas-Kroll-Hess相对论修正对LiBr分子基态的平衡键长、谐振频率和离解能影响. 将计算得到的势能曲线拟合为Murrell-Sorbie解析势能函数形式, 并进一步计算得到LiBr分子基态的其它光谱常数,ωeχe, αe, Be, D0. 比较发现它们与实验值符合的非常好. 通过求解核运动径向Schrodinger方程, 找到了LiBr分子基态的全部振动态. 还计算了每一个振动态的振动能级、经典转折点和惯性转动常数, 这些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发现青蒿素对溶菌酶荧光有猝灭作用。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能量传递原理分别计算了二者反应的结合常数(K25℃=646.4L/mol,K35℃=518.8L/mol)和作用距离(r=3.08nm)。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溶菌酶与青蒿素的猝灭曲线斜率降低,证明了二者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通过测定热力学参数,判断了青蒿素和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类型,青蒿素与溶菌酶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导致溶菌酶内源荧光的静态猝灭。通过青蒿素与溶菌酶的结合反应,探讨了药物青蒿素在生物体内与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芳基钯(Ⅱ)化合物(PPh3)2Pd(Ar)Br(1a~1e)与苯硼酸(2)经Suzuki偶联反应定量合成了一系列取代联苯(3a~3e),其结构经1H NMR确证。考察了辅助膦配体、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及芳环上取代基对偶联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1 1 mmol,n(1)/n(2)=1/1,不加膦配体,甲苯/水为溶剂,于60℃~90℃反应3 h~24 h]下,可定量生成3;过量辅助膦配体和低反应温度不利于偶联反应中金属转移和还原消除的顺利进行,收率较低;芳环上带有吸电子基团时则有利于金属转移和还原消除,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The title complex Salen Co(Ⅲ)Cl(Salen = 6,6’-((1E,1’E)-(cyclohexane-1,2-diylbis(azaneylylidene))bis(methaneylylidene))bis(2,4-di-tert-butylphenol))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1H NMR and UV-Vis. The complex can be used as catalyst for the propylene oxide(PO)/CO2 copolymerization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reaction time, reaction temperature,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opolymerization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化学方法将温室气体CO2还原(CO2RR)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一种很有前景的办法.目前,大量具有催化活性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CO2RR中,主要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碳氮复合材料等.然而大部分金属也是很好的析氢反应(HER)活性位点,容易在CO2RR催化过程产生大量氢气,同时部分金属位点容易被CO毒化导致活性与选择性下降,而且金属成本较高也会阻碍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无金属的氮掺碳材料(mf-NCs)作为高效CO2RR催化剂,以及研究相关的催化机理对于解决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问题都至关重要.但N活性位点不清晰以及本征活性较低等劣势阻碍了mf-NCs成为一种高性能催化剂.精准控制合成具有明确N活性位点的mf-NCs催化剂仍然十分具有挑战性.目前,文献报道了一些mf-NCs(如氮杂石墨烯、氮杂纳米管)在CO2RR中的应用.但是,在合成石墨烯或者碳纳米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金属元素,完全去除它们非常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9.
当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虽然其隐含层可设置多层,对复杂问题适应能力强,但每层之间的节点连接是相互独立的,这种结构特性导致了在语音序列中无法利用上下文相关信息来提高识别效果,而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虽然做出了改进,但是只能对上文信息进行利用。针对以上问题,该文采用可以同时利用语音序列中上下文相关信息的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并应用于语音识别。构建具有5层隐含层的模型,其中第3层为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结构,其他层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结构的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较好地提高了识别正确率;噪声对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汉语识别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训练集和测试集附加噪声类型不同时,单一的含噪声语音的训练模型无法适应不同噪声类型的语音识别;调整神经网络模型中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后,识别正确率并不是一直随着隐含层中神经元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神经元数量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正确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镀铂石英晶片上制备了导电聚苯胺(PANI)膜,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探讨了苯胺聚合机制及在苯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特性.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结合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ANI膜在完全还原态(L)-半氧化态(E)-完全氧化态(P)之间的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中结合恒电压阶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