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3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77篇
  2022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螵蛸入药部分和废弃部分8种无机元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开发利用海螵蛸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海螵蛸中入药部分和废弃部分中8种人体必需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入药部分和废弃部分中钙含量丰富 ,分别达到 742 1 3× 1 0 - 3和 65 9 76× 1 0 - 3。入药部分铜、铁含量较废弃部分高 ,分别为 9 41× 1 0 - 6 、 91 86× 1 0 - 6 和2 3 5× 1 0 - 6 、 2 5 7× 1 0 - 6 。废弃部分含锌丰富 ,为 3 5 3 62× 1 0 - 6 ,数倍于入药部分 64 65× 1 0 - 6 。可见海螵蛸入药部分和废弃部分均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完全标定透射电镜像转角所需拍摄的二次曝光电子显微像的数量,推导了由已测的像转角间接计算其它像转角的一般公式,以Philips Cm200电镜为实例,说明了测定像转角的基本步骤,并以实例说明怎样利用像转角,把衍射花样的晶体学信息传递给电子显微像。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师范大学等3校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的《无机化学》(第4版)中阐述的关于含氧酸及其盐氧化性的观点进行讨论。指出含氧酸中R—O键的键能、还原产物的稳定性、伴随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能量效应和反应的熵变是影响含氧酸氧化性的4种因素;对中心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作为含氧酸氧化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用反极化作用解释含氧酸氧化性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基于氧化还原过程的能量变化和浓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对低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较强、浓酸的氧化性比稀酸强和含氧酸的氧化性比含氧酸盐强的问题作出了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铋膜电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生物材料中痕量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镀铋膜电极替代镀汞膜电极痕量铅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DPSA)。考察并优化了同位镀铋膜测定铅的条件。结果表明,在HAc-NaAc(pH=4.4)介质中,铅可在镀铋膜电极上得到灵敏的微分电位溶出峰;利用标准加入法对人尿及血中痕量铅进行了测定。本法避免了镀汞膜电极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利用2,2-联吡啶-5,5-二羧酸作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2(bpydc)3·2DMF]n(1,Ln=Eu,Tb;Hbpydc=2,2-联吡啶-5,5-二羧酸).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Tb配合物与Eu配合物具有相同结构.配合物1·Tb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9657(2) nm,b=1.40874(1)nm,c=1.45241 (1) nm,α=90.887(1)°,β=115.261(1)°,γ=113.951(1)°,V=2.29931(5) nm3,Z=2;同时,配合物1·Tb具有新颖的三维结构,七个氧原子在稀土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单帽三棱柱配位环境.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Ⅲ)与Tb(Ⅲ)配合物分别在612 nm与542 nm处有强烈的特征荧光发射;配体三重态能级(26178 cm-1)与Eu (Ⅲ)、Tb(Ⅲ)的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配合物具有优良的能量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6.
ITER 超导馈线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ITER( 国际热核试验堆) 采用超导馈线系统传输磁体线圈所需电流、冷却液及数据信号, 并在失超等异常情况, 通过馈线转移磁体能量, 以保护整个磁体系统。介绍了国际热核试验堆超导馈线系统的结构及设计情况, 为同类型超导磁体的馈线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维荧光指纹光谱用于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示踪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发射为250/460 nm(A1),220/400 nm(A2)和325/420 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发射为285/357 nm(T1),230/360 nm(T2)。支流的类蛋白质荧光峰T1和T2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其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Fe3+离子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后浓度增加到支流的30倍,相应的类腐殖质荧光峰A1也发生了明显蓝移现象,而其他荧光峰则没有明显的偏移。激发波长较长的类腐殖质C,A1和类蛋白质T1荧光强度由于稀释及Fe3+等金属离子猝灭而明显降低,以至荧光峰消失。而较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质T2和UV类腐殖质A2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置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溶液化学条件影响。激发波长220~230 nm荧光团可以用来示踪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8.
核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它包含了遗传信息,并参与这些信息在细胞内的表达,从而促进代谢过程并控制这一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DNA与其靶向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制备嵌入式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石墨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灯盏花素在嵌入式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石墨电极(ESCFE)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在修饰电极上出现一对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17 V和Epc=0.05 V(△E=0.12 V),峰电流分别为ipa=42.79μA,ipc=...  相似文献   
10.
By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dynamic extension problems on the surfaces of asymmetrical mode III crack subjected to shear loads were researched. Universal expressions of analytical solutions were attained by the approaches of self-similar functions. The problems considered can be facilely transformed into Riemann–Hilbert problems in terms of this technique,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stress, the displacement and dynamic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under the actions of unlike loads P and Pt located at the origin of the coordinates respectively, were acquired. In the light of corresponding material properties, the variable rule of dynamic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was depicted very well. By those solutions gained and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he solutions of discretionarily intricate problems can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