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0篇
晶体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等速电泳技术测定了25℃时LDS对肌酸激酶分子的饱和紧密结合数为87。Hill作图法和Scatchard作图法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结合呈正协同效应。当LDS对酶的高亲和位点充分饱和时,酶完全丧失活力;但部分饱和时,酶的剩余活力却明显地大于被认为是游离酶所能提供的活力。这表明还存在着一些仅被LDS部分饱和的活性酶分子。ATP的存在会导致LDS对酶分子紧密结合的减少和酶活力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2.
3.
肌酸激酶在胍溶液中的变性与失活速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紫外差光谱、荧光光谱为监测手段测定肌酸激酶的变性与失活过程均为一级反应。在3M胍溶液中,30℃测得的失活速度常数为5.9秒~(-1),变性速度常数为1.9秒~(-1)。1M胍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4.3秒~(-1),而交性速度常数明显降低为0.04秒~(-1)。0.5M胍变性时,失活为两个一级过程,其速度常数分别为3.6秒~(-1)与0.003秒~(-1),此外酶还保持有3.4%的剩余活力;变性速度常数为0.004秒~(-1)。在0.3M胍中,酶的紫外差吸收及荧光变化都很小,但是60%的活力仍然迅速丧失,最后还保持有30%剩余活力。上述结果表明,酶的活性部位可能比较脆弱。酶分子双体的解聚或盐酸胍的抑制作用也可能引起酶的快速失活。低浓度胍变性时,失活过程的多相性意味着可能存在有部分活力的中间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压电薄膜检测的激光超声系统对CVD金刚石膜声速测量的原理及方法.利用反射回波法对二块金刚石膜试样的纵波声速的测量结果为(2.010±0.014)×104m/s,证实了CVD金刚石膜的高声速特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金刚石膜——一种新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CVD金刚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氢气为主要反应气体生长的CVD金刚石膜的晶粒尺寸过大限制了它在某些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当晶粒组成降到纳米级时,金刚石膜会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通常的CVD法生长金刚石的工艺不同,氩气在纳米金刚石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纳米金刚石的鉴定和评价是纳米金刚石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合成了多功能有机桥联配体:2-(对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p-BrPhH3IDC),使之与Ni(Ⅱ)在溶剂热条件下自组装,得到了一个二维配位聚合物{[Ni(p-BrPhH2IDC)2].2H2O}n(1)。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X-ray单晶衍射表征了这个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H3BrPhIDC配体表现出比较强的配位能力,这和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给出的预测一致。研究了此配聚物在空气气氛下的热稳定性以及采用变温磁化率研究了在2.0~300 K范围内的磁性质。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相邻镍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花忍冬中一个新的二聚体环烯醚萜甙的2D 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忍冬科药用植物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tha)中首次分离得到一 新的二聚体环烯醚萜甙--金花忍冬素(chrysathain). 采用1H-1H COSY、HMQC、HM
BC及NOESY二维谱技术鉴定了此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构型,并对其1H和13C NMR的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耗与日俱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节约燃油、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燃油掺水燃烧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的方法之一.为研究内燃机使用柴油掺水乳化液的经济效果、动力性能和排气污染,我们研制了Ⅰ型压电超声乳化器.它由压电换能器及变幅杆振动系统、乳化腔和自动频率跟踪超声频电源组成.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单机功率容量大,可以进行连续处理.  相似文献   
9.
ZnS nanorod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solvothermal process with ethylenediamine as a bidentate ligand to form Zn^2 complexes and dodecylthiol providing an effective control over the crystal growth of ZnS nanoro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anorod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ZnS nanorods were examined by th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相似文献   
10.
自1963年参研“121”项目合成国内第一颗金刚石至今,从两面顶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金刚石工具到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晶体院)走过了六十年艰难而辉煌的金刚石研究历程。在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员的努力下,通过技术研发有力推动了我国金刚石制备及工具应用技术的进步,为我国金刚石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回看晶体院金刚石六十年研发历程,本文由点带面,期望在科技研发攻关、技术成果转化、发展思维等方面为新时代金刚石领域工作者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