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成分 CO和 NOx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空洞效应,对生物、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危害。污染源中 CO是性能优良的还原剂,如能不添加还原剂实现 CO催化还原 NOx,将成为最具经济技术优势的 NOx脱除技术。在富氧、低温条件下,利用 CO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为 N2,是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催化 CO还原 NOx常用的贵金属 Ir, Rh, Pt和Pd矿藏稀少,价格昂贵,有氧条件下活性急降,而分子筛催化剂和一些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普遍存在反应温度高,尤其对 N2选择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寻找新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催化体系。研究发现,稀散金属基催化剂对氮氧化物的净化具有一定效果,因而可将我国的稀散金属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因此,本文以 TiO2-γ-Al2O3(TA)为载体, In/Ag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InAg/TA以及 In/TA, Ag/TA和InAg/Al (γ-Al2O3为载体)催化剂,考察了贫燃条件下 CO选择性还原NO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双金属催化剂InAg/Al和 InAg/TA的活性比单金属催化剂In/TA和 Ag/TA高, In/TA催化剂中引入 Ag物种能降低起燃温度;另外,相比于InAg/Al催化剂, InAg/TA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550?600°C时 N2产率超过60%,说明载体中引入TiO2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为了深入研究 InAg/TA催化剂中 Ag物种和TiO2对 In物种的作用,通过比表面测定、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等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 Ag物种可以提高 In物种的分散性, In和 Ag物种在 TA载体表面可以很好地分散,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 In和 Ag物种在 TA载体表面以氧化态形式存在,并且 Ag物种可以提高 In物种表面含量,表面 In和 Ag物种含量越高,吸附活性位越多,催化活性越高;同时, TiO2也可以促进 NO吸附,从而提高 InAg/TA催化剂活性。 InAg/TA催化剂在450°C连续反应72 h进行稳定性测试,测试前后分别在50?600°C进行活性测试,并用 XRD和 TEM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 InAg/TA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连续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测可能由于在有 CO和O2存在的体系中, Ag物种利用自身 Ag+与 Ag0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抑制了活性组分 In2O3的还原和聚集,稳定了 In物种乃至催化剂活性。 InAg/TA催化剂用于贫燃条件下CO还原NO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主要归因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对NO吸附能力强。 Ag物种可以稳定In物种并提高其分散性, TiO2可以改善In物种和Ag物种的分散性并促进NO吸附。  相似文献   
2.
Yin  Xiangchen  Lin  Chunchen  Zhou  Zhifen  Chen  Wandong  Zhu  Shourong  Lin  Huakuan  Su  Xuncheng  Chen  Yunti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1999,24(5):537-540
The hydrolysis kinetics of p-nitrophenyl acetate (NA) catalyzed by CuII, ZnII and CoII complexes of tris(2-benzimidazylmethyl)amine (NBT) have been studied. The hydrolysis rate is first-order in both metal(II) complex and NA. The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s, kcat are 0.083, 0.241 and 0.285mol–1Ls–1 (298K, I = 0.10molL–1 KNO3, 0.02molL–1 tris buffer, 40% MeCN aqueous solution) for Zn–NBT, Co–NBT and Cu–NBT complex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hydrolytic metalloenzyme activity of different metal complexes increases with the electrophilicity of the metal ions and that the complexes, in this paper, constitute that most efficient hydrolytic metalloenzyme models reported to date. An increase in MeCN content in the solution greatly reduces the hydrolytic activity of the nucleophiles.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钒薄膜的光学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单凡  黄祥成 《应用光学》1996,17(2):39-42
本文着重介绍二氧化钒(VO2)薄膜的性质,相变原理,若干制备工艺对VO2薄膜相变特性的影响并给出VO2薄膜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设(Ω,)是一可测空间,(X,)是一(LF)空间,即一串完全的局部凸线性度量空间(x_n,)的严格归纳极限,以下我们总假定每个X_n都是可分的,不再逐次声明。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对X中独立同分布随机元序列{V_n}强大数定律成立的充要条件。即证明下述二定理:  相似文献   
5.
6.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articular diffusion behavior of the impurity ions in molten salt KNO3 within glass, namely Ca, Sr, Ba and N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ffect of the behavior on K diffus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ion-exchanged glass.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预应力条件下轴对称简支和固支圆板的瞬态响应,利用振型展开和Laplace变换给出解析表达式,提出简化型圆板的边界条件,利用Hankel变换和Laplace变换给出简捷的解,针对几种边界状态,比较了其频率和响应,同时讨论了几种常见的瞬态载荷的结构响应形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的研发过程. 通过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和催化基础的详细研究,建立了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平台, 包括新型的氧化铝载体制备技术、催化剂表面控制技术和提升催化剂烷基转移性能的改性技术,开发了FHUDS-5和FHUDS-6等性能优异的催化剂;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催化剂性能与反应器不同区域环境的特点, 建立了优化的催化剂级配使用技术平台, 满足了工业上对超低硫柴油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无有机模板剂体系中研究了不同硅铝比和晶粒度Beta沸石晶种的结构导向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紫外-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N2物理吸附等方法对不同晶化时间固相产物和Beta沸石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Beta沸石晶种,包括全硅晶种,均能够导向合成Beta沸石,而且晶种在晶化诱导期都发生溶解.但是,晶种的硅铝比、晶粒度、预处理(焙烧)以及晶种加入的时间对晶种的溶解行为、Beta沸石晶化过程和产物都有重要影响.形貌研究还发现,含铝晶种不仅溶解后的残体通过提供晶核聚集的"固载化"表面导向了新生Beta沸石小晶体的密集生长,而且溶解下来的结构片段也提供了分散的晶核导向形成相对分散的Beta沸石小晶体;全硅晶种则仅通过溶解下来的结构片段提供分散的晶核.在无模板体系中,使用适当高硅铝比、小晶粒和经过焙烧处理的Beta沸石作为晶种有利于合成得到高结晶度的Beta沸石纯相.  相似文献   
10.
Pure green emitters are essential for realizing an ultrawide color gamut in next‐generation displays. Herein, by fusing the difficult‐to‐access aza‐aromatics onto B (boron)–N (nitrogen) skeleton, a hybridized multi‐resonance and charge transfer (HMCT) molecule AZA‐BN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an effective one‐shot multiple cyclization method. AZA‐BN shows pure green fluorescence with photoluminance quantum yield of 99.7 %. The corresponding green device exhibits a maximum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and power efficiency of 28.2 % and 121.7 lm W?1, respectively, with a full width half maximum (FWHM) of merely 30 nm and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IE) coordinate y of 0.69, representing the purest green bottom‐emit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