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2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L-组氨酸为模板仿生合成针状纳米碳酸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仿生合成原理, 以L-组氨酸为有机基质, 无水氯化钙和无水碳酸钠为原料, 通过简单的复分解反应制备出了平均直径约为80 nm, 长径比约为12∶1的针状纳米碳酸钙晶体. 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议(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不添加有机基质的溶液中得到立方状微米级的碳酸钙晶体, 添加L-组氨酸后得到针状纳米级的碳酸钙晶体, 并对L-组氨酸在仿生合成针状纳米碳酸钙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O与CO、NCO在均相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并进行了动力学和平衡常数的分析. CO与NO的均相反应存在两条反应路径:两者首先反应形成中间体CNO2,CNO2不易稳定存在,其继续与CO、NO反应分别生成NCO、N2O. NCO的生成速率大于N2O,但两条反应路径的反应速率常数都很小.与已发现的反应路径相比,反应中间体CNO2可以降低均相条件下CO与NO的反应能垒,分析发现CNO2中的N原子是易发生反应的活性位点. NCO与NO的反应同样存在两条路径,优势反应路径随温度升高而改变,但非优势路径对反应的贡献不能忽略,分析平衡常数可知N2的存在对反应影响可以忽略,因此燃烧环境中NCO与NO的反应既生成N2O和CO,也生成N2和CO2.  相似文献   
3.
蜂毒肽C末端片段的反序肽的抗菌活性和溶血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合成了具有不同碱性氨基酸残基数和不同疏水性片段链长的基于Mel(12~26)的系列反序肽类似物.结果表明,反序肽的正电荷和疏水性对于抑菌活性都很重要,N端至少保留3个碱性氨基酸(正电荷>4)和C端的疏水性片段的链长至少为8个氨基酸残基的类似物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大的抑菌活性的最小反序肽类似物为具有11个氨基酸残基的RetroMel(13~23).这些反序肽的溶血活性都很小.  相似文献   
4.
将聚烯丙胺基二茂铁与聚苯乙烯磺酸盐生成的离子配合物用乙醇溶解后掺杂到溶胶-凝胶中,将此溶液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化学修饰电极.详细地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其稳定性.实验发现,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5)中,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碳酸钙的原位合成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碳化法, 选用几种常见的改性剂(硬脂酸钠、十八碳醇磷酸酯和油酸)对碳酸钙进行了原位合成及表面改性. 通过活化度、白度、接触角的测定, 对比了其改性效果, 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 FT-IR结果表明, 改性剂与碳酸钙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相结合. 碳酸钙改性后, 其红外υ3特征吸收峰出现约44 cm-1的蓝移现象. 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 当十八碳醇磷酸酯用量达到2%(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时, 产品活化度达到99.9%, 白度值达到97.3%, 接触角达到了122.25°, 从而为新型无机填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合成手段.  相似文献   
6.
A novel lipase lipB from Serratia marcescens ECU1010 is highly stable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solvents. By sequence and structure comparison with homologous lipase lipA, three amino acid residue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between them. To identify the residues which increase the organic solvent stability of lipB, residues that potentially provide this stability were mutated to the ones of lipA at equivalent positions. The replacement of Gly at position 33 by Asp obviously decreased its stability in organic solvents. Molecular modeling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Gly33 residue is important for the organic solvent stability of lipB.  相似文献   
7.
A simple, rapid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ith programmable fluorescence and ultraviolet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even fluoroquinolones (marbofloxacin, ofloxacin, ciprofloxacin, lomefloxacin, danofloxacin, enrofloxacin and difloxacin) and four sulfonamides (sulfadiazine, sulfapyridine, sulfathiazole and sulfadimidine) in chicken muscle in a single run. The tissue sample was extracted with phosphate buffer (pH 6.0) and cleaned-up with a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artridge. The mean recoveries for each drug in chicken muscle ranged from 78.0 to 105.2%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below 9.3% at 0.2–400 ng g?1 fortification levels.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was 0.2–4.0 ng g?1 for fluoroquinolones and 15.0 ng g?1 for sulfonamides.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猪组织中泰妙菌素残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组织中泰妙菌素残留.试样经磷酸盐缓冲液(pH 8.0)-乙酸乙酯混合提取,离心后加0.1%酒石酸,40 ℃旋转蒸发,除尽有机相,加正已烷除脂,HLB柱净化后,氮气吹干,0.0125%甲酸溶解后HPLC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125%甲酸(42∶ 58,V/V).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对猪肉(猪肝)进行15(25)~500 μg/kg的药物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泰妙菌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0.1%~92.7%; 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10.2%;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9%~13.9%.按信噪比S/N=3计算,猪肉和猪肝中泰妙菌素的检出限(LOD)分别为4.5和7.5 μg/kg.  相似文献   
9.
张素侠  陈纬庭 《物理学报》2018,67(6):60201-060201
研究选取合适的准坐标简化完整系统Boltzmann-Hamel方程的问题.基于流形上的标架场理论,指出了定常构形空间中的准速度与标架场的联系,并从几何不变性的角度上导出了完整系统的Boltzmann-Hamel方程.证明了对于任意广义力为零的均匀构形空间、广义力不为零的零曲率构形空间,Boltzmann-Hamel方程均可以化简为可积分的形式,同时给出具体的简化方法并举例说明本方法的适用性.本文方法为寻找运动方程的解析解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考察了酪蛋白胶束在各种物化条件(温度、浓度、pH、离子强度、乙醇)下的聚集行为,并测定了胶束尺寸。结果表明:热处理导致酪蛋白胶束发生离解,平均流体力学半径(Rh)值不断减小,且当蛋白浓度较低时热离解过程为可逆,而浓度较高时则为不可逆;酪蛋白胶束的Rh值随蛋白浓度及离子强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分别在2g/L和0.1mol/L时达到最小值;而Rh值随pH值的增加则先增大再逐渐减小,并在pH7.0时达到最大值;添加乙醇使酪蛋白胶束不断聚集,Rh值逐渐增加,溶液散射光强(Iθ)呈指数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