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悌  王守信 《化学教育》1990,11(3):39-42
好动脑筋的中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化学中的“反常”问题,而有些教师也常常以“特殊”、“反常”为理由给以回绝。需知,过多的特殊和反常会让学生感到化学不可琢磨,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高悌  汪波 《大学化学》1987,2(6):47-51
由于络合物在溶液中存在着多级离解,所以要精确地计算络离子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则相当麻烦、费时,故常采用近似解法。师范院校用的《无机化学》教材对一个例题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例1] 计算在0.1 M[Cu(NH_3)_4]SO_4溶液中Cu~(2+)和NH_3的浓度。(K_稳=4.8×10~(12)) 解:设[Cu~(2+)]=xM  相似文献   
3.
高悌 《化学教育》1984,5(4):49-51
新编高中一年级化学课本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写到:“我们已经知道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因而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一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文中虽然没有“因为”、“所以”的字样,但不少人就是按因果关系去理解并进行讲解的,即氯原子的结构决定了氯气的化学活泼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