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137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8篇
物理学   1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aggreg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reduced-denatured egg white lysozymes during refolding procedure in urea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reducing and non-reducing protein electrophoreses. Results of non-reducing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of the supernatant and aggregate precipitate formed in refolding process show that except being refolded to native egg white lysozymes, the reduced-denatured lysozymes can also form the aggregate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MW) being separately about 30.0 and 35.0 kD, while the reducing SDS-PAGE and the refolding results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show that these aggregates are formed chiefly through the misconnection of disulfide bonds between the reduced-denatured lysozymes, and the aggregate precipitates are formed through the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ggregates with molecular weight being about 30.0 kD. From the results of electrophoresis and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ic analyse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aggregate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being about 30.0 and 35.0 kD are bi-molecular and tri-molecular egg white lysozyme aggregates, respectively. And finally, a suggested refolding mechanism of reduced-denatured egg white lysozymes in urea solution wa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
用XPS研究兖州煤各显微组分中有机硫存在形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鹏 《燃料化学学报》1997,25(3):238-241
应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兖州煤显微组有机硫的存在形态。按密度不同分离出的兖州煤中各显微且分内的有机硫存在形态是有差异的。据XPS分析,稳定组中含有大量的硫砜、硫醚含硫化合物,噻吩型硫闪之;镜质组中硫、硫醚与脂肪族硫化物含量相当;惰性组中噻吩型硫与硫醚和硫醇型硫各占有机硫的一半。噻吩型硫在充州煤各显微组分中,随密度增加。含量有所减少,硫醚、硫醇及二硫化物的含量也有类似的趋势。这些结果将  相似文献   
3.
稀土含硫有机配体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简要综述了稀土含硫有机配体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 概述了该类型配合物在橡胶硫化、摩擦学、稀土农用和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并指出了稀土含硫配合物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首先, 在碱性条件下, 不使用表面活性剂, 采用St?ber小球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正硅酸四丙酯(TPOS)为硅源, 生成初级氧化硅球形颗粒; 然后, 使酚醛树脂(间苯二酚和甲醛)与球形氧化硅的羟基共缩合形成酚醛树脂-氧化硅复合材料; 最后, 经高温碳化和酸蚀获得了空心碳纳米球(HCNSs). 通过调节TEOS/TPOS的摩尔比获得了一系列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且粒径、 壁厚可调节的HCNSs, 其粒径和壁厚分别在280~430 nm和15~63 nm的范围内. 仅以TPOS为硅源时合成的HCNS-0/4具有较大的粒径(426 nm)和壁厚(63 nm)、 较高的比表面积(1216 m2/g)和孔容(0.508 cm3/g), 并且具有较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附性能, 其正己烷、 甲苯和油气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2.02, 1.42和0.926 g/g, 正己烷和甲苯的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2.01 g/g和1.37 g/g, 均远高于商业化活性炭.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Mn(H2O)(PTZDA)(BDC)]n(1)、[Co(H2O)(PTZDA)(BDC)]n(2)、[Zn(H2O)(PTZDA)(BDC)]n(3)、[Cd(H2O)(PTZDA)(BDC)]n(4)(PTZDA=2,4-二氨基-6-(2′-吡啶)-均三嗪,H2BDC=对苯二甲酸),并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这4个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4中,配体PTZDA与中心金属离子螯合配位,金属离子通过配体BDC2-连结成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性和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非常弱的反铁磁作用;配合物3和4的荧光均为配体发光。  相似文献   
6.
约1g苦荞壳样品用8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5mL于70℃搅拌提取2h,用0.22μm滤膜过滤,滤液于80℃水浴中灭酶30min后,再加入2.0×10-4 mol·L~(-1)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于80℃水浴中反应30 min,使提取液中的8种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Cat)、芦丁(Rut)、山奈酚(Kae)、槲皮素(Mel)、金丝桃苷(Hyp)、异槲皮苷(Hir)、杨梅素(Myi)、槲皮苷(Que)]衍生化。选择DB-624毛细管柱为固定相,采用含15mmol·L~(-1)β-环状糊精(β-CD)的15mmol·L~(-1)硼酸盐溶液(pH 9.3)为运行缓冲溶液。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8种黄酮类化合物衍生物可在9min内实现快速高效的基线分离和测定。8种黄酮类化合物衍生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22~0.039mmol·L~(-1)。以苦荞壳样品为基质进行2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得到的回收率为99.1%~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3%~3.2%,在苦荞壳样品中检出了5种黄酮类化合物,其质量分数为3.35~5.19mg·kg~(-1)。  相似文献   
7.
活性氧(ROS)是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对维持人类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但其过度表达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对活性氧机理研究的深入,利用抗氧化材料清除ROS逐渐成为治疗炎症疾病的重要策略.其中,抗氧化水凝胶因其突出的生物相似性与多功能性,被视作清除体内ROS的重要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型氨基凝胶自燃法成功制备出尖晶石结构MFe_2O_4(M=Ca,Mg,Cu,Zn)纳米晶粉末。对合成粉体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经能量色散X射线谱分析确定了合成MFe_2O_4粉末的高纯度。系统地研究了所合成的MFe_2O_4纳米晶粉末的磁性能。所有样品的磁滞回线均较窄,表明了它们具有软磁的特征。经测试得出4种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_s)分别为2.1,29.3,24.1和4.2 emu·g~(-1);剩余磁化强度(M_r)分别为0.2,2.3,11.4和0.2 emu·g~(-1)。这4种铁氧体样品的M_r/M_s值均小于0.5。对CaFe_2O_4和MgFe_2O_4两种典型铁氧体的零场冷却和场冷磁性能作了详细的研究。其中CaFe_2O_4样品的磁化强度在75 K以下有不一致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其发生了磁相变。  相似文献   
9.
结合阴离子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内壳为聚(乙氧基乙基缩水甘油醚),外层为聚环氧乙烷的两亲性类树枝状嵌段共聚物PEEGE-G2-b-PEO(OH)12. 使用核磁共振氢谱以及凝胶渗透色谱等表征了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 选择阿霉素作为实验药物,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载药和控释行为. 聚合物的载药率和包覆效率分别为13.07%和45.75%,体外释放试验表现为持续性的释放,并受到释放介质pH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君  张萌  陈鹏 《中国科学:化学》2012,(12):1694-1699
pH值是几乎影响到所有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分布和相关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许多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受到pH值的调控.近年来,基于非天然氨基酸的光交联探针被广泛应用于捕捉活细胞内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然而,由于环境pH值的改变往往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带电性质的显著变化,因此现有的非天然氨基酸光交联探针难以实现在极端pH值条件下对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的捕获和研究.本文将介绍本课题组新近发展的基于烷基双吖丙啶活性基团的非天然氨基酸光交联探针-DIZPK,通过这一探针,我们成功捕获到大肠杆菌中一种重要的酸性分子伴侣HdeA在膜间质内酸性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对象.在捕获到的HdeA底物中,我们发现了两个膜间质中重要的分子伴侣蛋白:DegP和SurA.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在酸性胁迫条件下,DegP和SurA能够被HdeA保护不形成聚集体,并进而在随后的回复中性过程中能够协助HdeA对其他底物进行重折叠.这种不依赖于ATP的分子伴侣间协作模式可能起到了帮助肠道型细菌抵抗酸性胁迫的功能.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分子伴侣协同作用"的模型,用以阐释细菌利用抗酸性分子伴侣提高其在酸胁迫下逃逸的机理.推而广之,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定点引入高可适性的非天然氨基酸光交联探针可广泛适用于在活体内探测众多的由pH值调控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