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别通过苯胺的化学氧化以及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与对二溴苯格氏试剂在Ni(Ⅱ)配合物催化下共聚等两种方法合成了聚苯胺。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循环伏安(CV)、充放电等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在60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而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的聚合物最大吸收峰出现在443nm。两种聚合物都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其氧化峰分别出现在0.26eV和0.49eV处。  相似文献   
2.
巴尔哈什湖人工移植鱼类的概述阿依古丽В.П.米特洛番洛夫(新疆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830046)(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民族大学生物系,阿拉木图)A.Φ.卡尔帕维什(1975)指出,“巴尔哈什湖特别表现在它的无机环境条件是一能忍受各种生物种类填满的大的生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自制的氢化物-石墨炉自动进样器及流动注射仪,直接测定了一些环境试样中的痕量锗,并研究了测定条件。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速度快,耗样量少。特征质量:5.7 pg/0.0044A;检出限:1.3 pg;测定速度:30个样/h;回收率:99.5%~104%。  相似文献   
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芹菜籽中的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法采用湿法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芹菜籽中硒。研究了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参数和最佳试验条件,方法的线性方程为I=124.350C-21.041,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1007μg/L。结果表明,芹菜籽中硒的回收率在94.3%—111.1%之间。  相似文献   
5.
ICP-AES法测定新疆鹰嘴豆粉中5种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ICP-AES法测定了新疆鹰嘴豆粉中铁、铜、锌锰、锶等5种微量元素,并对所含微量元素及其效用进行了初探。结果证明,新疆鹰嘴豆粉的保健功效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采用镍(Ⅱ)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丙烷二氯化镍(Ⅱ)的催化下,制备出了聚(对苯醌二亚胺-萘)和聚(对苯醌二亚胺-蒽)两种新型共聚物并及其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采用FT-IR,UV-Vis,CV,XRD和TG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两种共聚物在三氟乙酸(TFA)溶液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波长分别为52...  相似文献   
7.
以0~20%的1,3-二溴苯为第三单体,1,4-二溴苯为第二单体与对苯醌二亚胺用Ni(Ⅱ)催化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聚(对苯醌二亚胺-1,4-二溴苯-1,3-二溴苯)无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循环伏安(CV)、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探讨了共聚物链接部位对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共聚物在490nm左右均出现了最大吸收峰。与P1相比,P2、P3、P4、P5在此波长处的吸收峰,分别红移了10、19、34、24nm,其中共聚物P4红移了34nm,具有较高的共轭程度;温度达到671℃时,共聚物P2分解了40%,P1在温度达到577℃时,分解了40%;循环伏安测试表明,从P1、P2、P3至P4,共聚物的峰面积逐渐开始变大,而峰面积越大,共聚物的比电容越大;但是,共聚物P5的峰面积又开始变小;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放电时间从P1开始增大,直到P4,共聚物的放电时间达到最长,而从共聚物P5开始放电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8.
甘草真伪品的FTIR光谱法鉴别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分析技术分别对药用植物甘草(药材对照品)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研究。 结果表明:虽然甘草和伪品刺果甘草都是来源于同一科属,但两者所含化学组分的含量不同,其红外光谱图既有一定的差异,又有一定的相似。 而在红外二阶导数谱图上差异较明显,在二维红外谱图的差别不但较明显而且很直观。 凭借这些差异,可方便地进行真伪鉴别,同时还进一步表明了这两种甘草药材中化学组分之间的差异。 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样品量少,为客观评价中药材的来源,真伪,优劣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