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Tc氧化物超导体Bi(Pb)-Sr-Ca-Cu-O(F)的“不可逆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Tc氧化物超导体Bi(Pb)-Sr-Ca-Cu-O(F)体系的“不可逆线”。发现不可逆磁场H*<120Oe时,H*=1590(1—t)3/2;当120Oe*<1000Oe时,H*=35700(1—t)3/2-2480。指出H*(T)曲线是一个磁通格子熔化线,在曲线以下属于磁通蠕动区;在H*(T)与Hc2(T)之间属于磁通格子液态区,即磁通流动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多种测定分析显示,F均匀地进入了超导相,取代了O(2)晶座,同时与铅及铜形成了Pb—F,Cu—F键,由于F的掺杂,无公度调制结构发生改变,点缺陷增加,产生了钉扎效应,化学压力及电子结构和化学键发生变化等,从而显著改善了铋系块材的超导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了对零电阻温度为115K 的(Bi,Pb,Sb)-Sr-Ca-Cu-(O,F)系列块状超导材料的研究.讨论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制备工艺条件、晶体结构等与高温超导电性的关系.从热力学及高温反应动力学方面探讨了 Sb 和 F 的掺杂对体系高温相形成与生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电磁测量和 X 射线衍射结果都表明,体系中除主要为115K 高温相和少量的85K 低温相之外,还发现151K 以上的超高 T_c 相,对这些异常高温相出现的条件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T_c氧化物超导体Bi(Pb)-Sr-Ca-Cu-O(F)体系的“不可逆线”。发现不可逆磁场H~*<120Oe时,H~*=1590(1—t)~3/2;当120Oe相似文献   
5.
一、分解矿样的意义矿石样品的化学分析,首先要求将样品分解,制成为供分析的溶液。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样品中被测元素全部转入溶液,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避免带入对分析有害物质。因此矿样的分解,关系着分析结果的优劣,手续的简繁。有许多元素的分析,由于样品分解的改进,使整个分析方法得到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对矿样分解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将帮助  相似文献   
6.
用化学动力学探讨了Bi系超导相形成的机理,提出反应活化能是控制超导相形成的关键因素。在纯Bi系2223名义成份下,2212相的形成满足“晶核形成生长”自催化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方程为α_(2212)=1—exp(—k_(2212)t~(2.5))。2223相的形成较好地符合“收缩晶核界面”反应模型,动力学方程为1—(1—α_(2223))~(1/3)=k_(2223)t。以0.35molPb替代Bi后,2212相形成的动力学规律没有本质改变,但是2223相的形成表现出区域反应的自催化效应,其相应的动力学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动力学基础上,指出了Bi系2223超导相的形成,经历了先由2201相与CaO、CuO相互作用生成2212相,随后由2212相再与CaO及CuO作用产生2223相的过程。同时,论证了CaO面进入2212相元胞是形成2223相的控制步骤,用分步法及加入籽晶的工艺,制备了2223单相块材。  相似文献   
8.
含F铋系超导体中F的结晶学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含F铋系超导块材的XPS,红外光声光谱及晶格常数等变化,确定了F进入元胞O(2)的位置。指出Cu—F和Pb—F键的形成,加强Cu-O与Bi-O面之间的耦合作用和化学压力,并使Fermi面附近电子态密度增大,从而使含F铋系的Tc0有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