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假设不同结构的底物可以同时参与自分类的串联反应,而且各自生成的合适官能化的分子能够进一步发生汇聚反应,将更为有效地制备复杂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反应模型来验证该策略的可行性。例如,在醋酸铵和间硝基苯甲醛的存在下,两种1,3-二羰基化合物可以经过两个并存的串联反应路径分别生成烯胺和烯酮中间体,二者随后汇聚选择性生成不对称的1,4-二氢吡啶.通过核磁直接检测反应液进一步证实了该反应的高度选择性,即不同底物发生串联反应的高度自分类且汇聚的特性.我们希望该结果能启发化学家通过更为有效的异源自分类串联反应集成策略实现由简单底物来高效制备复杂的分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N-丁基-4,5-二氨基-1,8-萘酰亚胺与2-噻吩甲醛缩合,构建了一种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的荧光探针NAPH-1(6-氨基-2-丁基-7-((噻吩-2-基亚甲基)氨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确证。探究了该探针对Ag+选择性、荧光滴定、淬灭常数、检测限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APH-1对Ag+呈现出荧光淬灭效应,猝灭常数为2.96×105L·mol-1。值得关注的是,NAPH-1表现出对Ag+较好的选择性和响应性,检测限为0.32μmol·L-1。水样中测定结果表明,NAPH-1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Ag+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