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2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为了提高Cu/USY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设计并成功制备了一系列离子液体修饰的分子筛负载的铜基催化剂(Cu@TPPB/USY).当铜和TPPB的百分含量均为15时,在反应温度为160℃,乙炔气体空速为120 h-1,氯化氢与乙炔的摩尔比为1.25:1的条件下,催化剂的乙炔转化率提升了1.17倍,氯乙烯选择性一直保持在98%以上.结合催化剂的傅里叶红外(FT-IR)、 N2物理吸脱附(BET)、热重分析(TG)、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 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的表征,认为TPPB的修饰不仅可以促进催化剂中Cu物种的分散,抑制其还原和流失,还能减少催化剂表面积碳、增强Cu活性物种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效地提高Cu/USY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讀到數學通報1955年2月號登載的壽望斗先生的“關於數學練習本批改方法的改進意見”後,很高興,認為壽先生能從現在中學教師批改作業存在問題中,搜集各種批改作業的辦法加以分析歸納出一種具體的辦法,這種幫助人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同時為改進批改數學作業盡了一份力量也是肯定的! 但編者同志既然要求讀者們都來參加這一問題的討論,我想僅就我個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和壽先生分歧的意見: 首先壽先生分析目前中學教師工作情况時談到:正因為教師們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花在批改練習本上,所以嚴重地影響了備課……解决的辦法,應當從改進批改方法入手,只有這樣,才能  相似文献   
3.
1951年克尔施奈(Kirchner)等提出玻板色层分析方法,并作了若干芳香油成分在不同的吸附剂展开剂和显色剂的条件下的研究,以后,克尔施奈和其他人又对这一方法作了技术改进和扩大利用的研究。克尔施奈及其他作者均认为硅胶是适当的吸附剂,氧化铝虽有好的性能,但分离各类成分的結果不如硅胶,我們采用氧化鋁[伊默克(E.Merck)色层分析試剂]及国产的工业用硅胶(加以精制)分別制板,亦得同样的結果。制板的胶合剂克尔施奈等主要采用淀粉,在用浓硝酸显色时,以煅石膏代替淀粉,但用硅胶与淀粉制成的板,虽按照克尔施奈提出的严格操作条件,板面  相似文献   
4.
盐类的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读了几位同志在“化学通报”上发表的有关盐类水解教学的文章,颇受启发,也引起我们很大兴趣。结合我们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请同志们指正。(一)从中和反应谈起盐类水解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安排在学生已学习了电离学说,掌握了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本质之后。盐类的水解也是一种复分解反应,亦即离子反应,因此盐类水解的教学是电离学说一章知识的直接继续。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和对复分解反应进行到底的条件的掌握和认识。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在学习盐类水解时产生的困难,首先是由于对中和反应的本质理解、认识的比较孤立和片面,由于讲中和反应的本质时,教师只突出强调了强酸强碱的反应,并把中和反应的本质的“H~ OH~-=H_2O”绝对化,因此学生牢固地认为酸碱的中和反应就是“H~ OH~-=H_2O”,是完全能进行  相似文献   
5.
答:从發電廠到用電地點的電路要用三條電线,是因為現代的電力系統幾乎都是採用三相制的(兒參[1],第103頁;[2],第247頁;参[3],第423頁)。所以这問题就歸結到一個从純粹的实用和經济观點才能解答的電工学底基本問题:為什么要採用三相制?要找出一個唯一的或主要的理由來說明这問题是不可能的,因为三相制是由於应用方便逐漸發展形成的,而不是一次制定的。耍在这里举出幾個比較中肯的根本理由也是困难的,可以說:幾乎还没有一本教科書(普通物理学的或電工学的)能够全面地來說明採用三相制的理由。現在我們來試着歸納一  相似文献   
6.
全苏第十三届光谱学会议已在1960年7月4日至12日在列宁格勒举行了。参加会议的人数约有1200人,其中约900人是从外地来的,300人是列宁格勒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开始由苏联科学院光谱学委员会主席曼德利史塔姆致开幕词,接着听取了两个报告——马雷色夫的“基尔霍夫和本生的工作与近代天体物理学”和切列宁的“分子吸附态的光谱学”。以后就是全体会议与小组会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