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研究炔酮发生分子内环化生成菲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和AuCl3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均可通过[2+2]和[6+2]途径生成产物.无催化剂时,两条途径控制步骤的能垒都较高,但是[2+2]途径的能垒比[6+2]途径的低32.01 kJ·mol-1,故反应主要通过[2+2]途径进行.在AuCl3催化作用下,反应的优势途径为[2+2]途径,其能垒为137.05 kJ·mol-1.比较活化能发现,AuCl3催化剂明显地降低了反应能垒,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冶金过程中不同发泡现象的特点,以及引起不同发泡现象的气体来源.确定了描述不同气体来源引起发泡现象的发泡特性参数.讨论了用发泡特性参数来定量描述冶金生产中不同发泡过程的方法和给出熔渣发泡高度与熔渣物性参数和操作参数的关系,为在生产中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系列烷基芳基磺酸盐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焓-熵补偿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表面张力法研究了系列烷基芳基磺酸盐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热力学性质,并考察了温度与分子结构对胶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芳基磺酸盐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随着温度升高,先有利于胶束化而后又不利于胶束化,且熵变对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下降趋势,而焓变的贡献有增大趋势;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补偿温度Tc均在(306±2)K,基本不随烷基芳基磺酸盐的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随着芳环上短烷基链或长烷基链碳数的增加,胶束化能力和胶束的稳定性均提高,而随着芳环向长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胶束化能力和胶束的稳定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4.
十五烷基芳基磺酸钠溶液表面性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自制的四种高纯度十五烷基间二甲苯磺酸钠在纯水溶液和0.0393 mol/L异丙醇溶液中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随芳基向碳链中间位置的移动,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分子极限占有面积Amin增大,标准吸附自由能 变得更负,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pc20增强,饱和吸附量Γmax降低,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降低;且异丙醇的加入使磺酸钠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显著降低。从分子结构的特点探讨了分子支化程度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自制的3种十六烷基甲苯磺酸钠,研究了其正构烷烃/水体系的界面性能。分别考察了磺酸盐支化程度及浓度等内部因素以及外加助剂脂肪醇类型和无机盐浓度等外界因素对磺酸盐最小烷烃碳数nmin以及界面张力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盐支化程度增加,其nmin变大,最低界面张力值变小;而随着磺酸盐浓度的增加,界面张力值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助剂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其nmin逐渐变大;无机盐的影响则表现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界面张力值先下降后上升,超低界面张力值出现在一个适宜的盐浓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支化十六烷基甲苯磺酸钠的油水界面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自制的3种十六烷基甲苯磺酸钠,在正构烷烃/水体系的界面性能. 分别考察了磺酸盐脂肪链支化程度及浓度等以及外加助剂脂肪醇类型和无机盐浓度对磺酸盐最小烷烃碳数nmin和界面张力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磺酸盐支化程度增加,其nmin变大,最低界面张力值变小;随着磺酸盐浓度的增加,界面张力值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助剂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其nmin逐渐变大;无机盐的影响则表现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界面张力值先下降后上升,超低界面张力值出现在一个适宜的盐浓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4种高纯度十五烷基间二甲苯磺酸钠,测定了在纯水溶液和0.039 3 mol/L异丙醇溶液中的表面性质. 结果表明,随芳基向碳链中间位置的移动,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分子极限占有面积(Amin)增大,标准吸附自由能(ΔG0)变得更负,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pc20)增强,饱和吸附量(Γmax)降低,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降低,异丙醇使磺酸钠溶液的cmc显著降低. 从分子结构的特点探讨了分子中脂肪链支化程度对其表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