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我们于1963年开始研制了本文所介绍的这种活塞式悬汞电极。这种电极制作比较简单,温度系数较小,悬汞滴面积可在一定范围内随意控制,使用方便,特别是重现性比较好,例如,对5×10~(-7)MCd~(2+)溶液连续测定6次(每测一次换一悬汞滴)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6%,(见图1)。在我们试验条件下,此电极比Radio-meter E69型悬汞电极重现性好得多。 (一)电极结构活塞式悬汞电极实际上就是一种特制的两路式毛细玻管开关。活塞下端的毛细管(内径可依需要选择,我们选用内径0.5  相似文献   
2.
Gyorbiro提出,“在高铼酸根离子存在下,产生碲酸的极谱催化还原波,适于低浓度铼的测定。”他拟定了含钼矿石中微量镍来的分析方法(灵敏度:0.08微克/毫升)。陈永乐改变了底液和测定条件,将灵敏度提高一倍(0.04微克/毫升),用于铜矿、辉钼矿中微量铼的测定。韩雅芳用该催化波测定了痕迹量碲。他们对这个催化波的反应机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