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201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具有高度识别性的新型合成受体的构筑一直是主客体化学的研究热点[1],因为它们是人们借以模拟生物酶的复杂结合过程、了解酶与底物之间弱相互作用力(如疏水效应、π-π堆积、氢键等)的作用形态的桥梁分子[2,3].目前,对一些经典的受体,如环糊精、杯芳烃、葫芦脲等,都已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这些受体的孔径较小,构造板块单一,从而限制了它们对客体分子识别的选择性和包结能力.我们在考虑和设计新的分子受体的结构时,期望以多样性的构造板块构造出拥有较大三维几何空腔的分子,从而提高受体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Cu(Ⅰ)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发光性能实验是结合无机化学中的配合物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包括配合物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质表征.本实验中分别制备了立方烷、阶梯状、二聚体等不同结构和不同配体的Cu(Ⅰ)配合物,深入研究了光致发光性能与配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该实验共需12学时完成,实验过程包括配合物制备、减压过滤、荧光光谱测试与分析等,涉及沉淀溶解、配位等多种反应类型和分子光物理性质探究.该综合性实验对实验设备要求低,实验现象明显,产率高,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综合性强.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获取前沿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曲江兰  张伟 《化学教育》2017,38(16):34-37
Cu(I)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发光性能实验是结合无机化学中的配合物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包括配合物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质表征。本实验中分别制备了立方烷、阶梯状、二聚体等不同结构和不同配体的Cu(I)配合物,深入研究了光致发光性能与配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该实验共需12学时完成,实验过程包括配合物制备、减压过滤、荧光光谱测试与分析等,涉及沉淀溶解、配位等多种反应类型和分子光物理性质探究。该综合性实验对实验设备要求低,实验现象明显,产率高,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综合性强。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获取前沿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