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旭  张晓华  张松利  周恒 《化学通报》2021,84(10):1066-1073
乙烯基树脂(VE)具有优异的耐腐蚀特性及良好的机械强度,但由于其易燃烧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在轨道交通、船舶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本文采用多聚甲醛(POM),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通过经典的Kabachnik反应制备了含磷、氮的笼型和半笼型结构的低聚倍半硅氧烷(N/P-POSS)。然后,通过与商品化MFE-711乙烯基树脂共混/共聚的方法制备得到改性乙烯基树脂。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对阻燃剂(N/P-POSS)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锥形量热、热重分析(TGA)以及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方法对乙烯基树脂固化物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P-POSS的添加量为4 wt%时,乙烯基树脂固化物的LOI从19.5提高至27.5,并通过UL-94 V-1测试。并且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分别降低了47.2 %和20.9 %。同时N/P-POSS的引入显著提高了乙烯基树脂的耐热性能,热分解温度提高了近10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热重红外(TG-FTIR)分析了其阻燃机理,主要为含磷自由基的淬灭效应,以及生成致密二氧化硅陶瓷相和含氮不可燃气体的阻隔作用,表现出了良好的磷、氮、硅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