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10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发病后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使用杀菌剂是使水稻免遭病害侵扰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杀菌剂使用一段时间后病菌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不断开发结构新颖的化合物.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设计并合成了25个结构新颖的苯基吡唑氧基丙酸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都进行了离体生物活性测试,并讨论了构效关系.生物活性测试数据表明,结构新颖的苯基吡唑氧基丙酸衍生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N-(4-硝基苯基)丙酰胺(17)(EC50=1.05mg/L)和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N-(吡啶-2-基)丙酰胺(22)(EC50=1.02mg/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杀菌活性与对照药物戊唑醇(EC50=1.02mg/L)相当;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N-(3,4-二氯苯基)丙酰胺(20)(EC50=0.95mg/L)活性略优于商品化对照药剂戊唑醇(EC50=1.02 mg/L).  相似文献   
2.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nanoparticles with spherical and rod-like morphologies were synthesized in water/Triton X-100/n-hexanol/cyclohexane quaternary reverse microemulsion solut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molar ratio of water to surfactant (ω0)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reactants on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s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AED, ICP, EDS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tained Ba0.7Sr0.3TiO3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20~100 nm and the Ba0.7Sr0.3TiO3 nanorods with diameters of 70~120 nm and lengths up to 600~800 nm are a single crystal, with a cubic phase. The molar ratio for barium, strontium and titanate in products is about 0.7:0.3:1.  相似文献   
3.
微乳液中球形及棒状SrTiO3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启安  龚敏  陈万平  张超  孙旭峰  王树峰 《化学学报》2007,65(14):1389-1393
以氢氧化锶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 在水溶液/Triton X-100/环己烷/正己醇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直径约为20~80 nm的钛酸锶球形纳米粒子和长约300~1200 nm、直径约为30~150 nm的钛酸锶纳米棒. 用XRD, ICP, TEM, SAED和SEM对样品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用DLS分析了样品的粒度分布. 结果显示, 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比(ω0)、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等因素都能影响钛酸锶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 所得钛酸锶的锶钛物质的量比约为1.0, 粒度分布较窄, 为立方相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氢氧化锶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 在水溶液/Triton X-100/环己烷/正己醇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直径约为20~80 nm的钛酸锶球形纳米粒子和长约300~1200 nm、直径约为30~150 nm的钛酸锶纳米棒. 用XRD, ICP, TEM, SAED和SEM对样品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用DLS分析了样品的粒度分布. 结果显示, 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比(ω0)、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等因素都能影响钛酸锶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 所得钛酸锶的锶钛物质的量比约为1.0, 粒度分布较窄, 为立方相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5.
硫酸颜色反应用于乙酰螺旋霉素的同步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奎  孙旭峰 《分析化学》1998,26(12):1471-1473
提出了硫酸颜色反应用于乙酰螺旋霉素的荧光法测定的新方法。乙酰螺旋霉素本身为弱荧光物质,与沈硫酸反应后生成强荧光物质。以Δλ=16nm进行同步扫描,所得的同步荧光光谱在490nm处的荧光强度与乙酰螺旋霉素的浓度在20μg/L ̄7mg/L的东南人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测限为7μg/L。本法可直接用于尿液中乙酰螺旋霉素的定量分析,回收率为83.3% ̄88.7%。  相似文献   
6.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碘化铅纳米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b(NO3)2和KI为反应物, 在水溶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得了碘化铅纳米棒. 研究了ω0(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影响, 并用TEM和XRD等技术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硝酸铋和硫脲为反应物,通过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如Triton X-100+OP-10、TX-10、Triton X-100,用回流法合成了硫化铋纳米花。所得产物用XRD、EDS、TEM、SAED、SEM以及UV-Vi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85~110 ℃回流反应3 h,可以得到结晶良好、具有各种形貌的正交晶相的硫化铋纳米花。经计算,其晶胞参数为a=0.439 34 nm, b=0.965 64 nm, c=1.118 5 nm。UV-Vis分析表明,硫化铋  相似文献   
8.
1引言Fr■hde反应是药物的多种颜色反应之一,它依据反应前后的颜色变化进行一些药物的定性鉴定,许多药物具有这一反应。钼和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钼又是决定生物生长的重要元素。在自然界中,钼和钨主要以Mo(Ⅵ)和W(Ⅵ)价态存在。作者研究发现,在弱酸性介质中Mo(Ⅵ)与去甲肾上腺素(NA)发生Fr■hde反应,从而严重猝灭NA的强荧光,W(Ⅵ)由于与Mo(Ⅵ)有相似的理化性质而发生相同的猝灭反应,利用这一特性成功地建立了Mo(Ⅵ)和W(Ⅵ)的荧光测定方法。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岛津RF-500…  相似文献   
9.
换铰法是结构力学中用于判定独立线位移未知量的一种方法,但经典的换铰法对约束的考虑并不全面,从而导致该方法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换铰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修正的换铰法,该方法考虑了各种约束以及无穷刚性杆的影响,从而在原理上更全面地体现了"铰化"和受弯直杆假定。算例表明,修正的换铰法可正确应用于复杂情形下独立线位移未知量的判定,并且在考虑参与质量后,该方法还可应用于较复杂的振动自由度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Li+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XRD和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用pH值漂移法测量了催化剂的零电位pH值(pHpzc).结果表明,500℃煅烧制得的催化剂均为锐钛矿相;Li+的掺杂抑制了TiO2粒子的生长,提高了催化剂的分散性;催化剂的零电位pH值为6.6—8.1,其值取决于Li+的浓度和掺杂方式.分别以紫外光和太阳光为光源,孔雀石绿和甲基橙为降解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用气相色谱测试了污染物降解产生的CO2的含量.结果显示,对孔雀石绿的降解,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掺Li+都能有效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但浸渍法比溶胶-凝胶法效果更好,催化活性最高的为浸渍法制备的5%(摩尔分数)Li+掺杂TiO2,其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分别比纯TiO2提高了6—8倍和9—10倍;对甲基橙的降解,除溶胶-凝胶法制备的3%(摩尔分数)Li+掺杂TiO2能稍提高光催化活性外,其它Li+的掺杂都不同程度降低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随污染物降解率的增加,最终降解产物CO2的含量增加.实验结果表明,Li+掺杂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电荷状态从而改变了催化剂的零电位pH值是造成催化剂降解不同污染物具有不同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