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3篇 |
免费 | 1118篇 |
国内免费 | 220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578篇 |
晶体学 | 172篇 |
力学 | 363篇 |
综合类 | 123篇 |
数学 | 57篇 |
物理学 | 28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2篇 |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310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359篇 |
2006年 | 389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323篇 |
2003年 | 319篇 |
2002年 | 286篇 |
2001年 | 291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258篇 |
1998年 | 227篇 |
1997年 | 250篇 |
1996年 | 220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218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39篇 |
1991年 | 139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用溶胶粒子表面修饰方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无机催化膜.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在胶粒表面的吸附作用,经溶胶凝胶过程,将活性组分结合到无机膜中.实验测定结果表明:(NiEDTA)2-,VO-3,MoO2-4,(Pd(NH3)4)2+,PdCl2-4,PtCl2-6和RhCl3-6可用来修饰AlOOH溶胶.以Pd/γAl2O3催化膜的制备为例,经三次溶胶凝胶过程,可制得无裂缺的厚度为9μm的Pd/γAl2O3催化膜,膜材料的平均孔直径为6nm,Pd被均匀地分布在膜的顶层,其平均粒径为23nm.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单取代硬脂酸二茂铁酯、双取代亚麻酸二茂铁酯、单二茂铁酸十八酯和双二茂铁酸十八酯四种二茂铁衍生物L-B膜修饰铂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用理论模型模拟了归一化峰面积,峰电位差随扫描速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分子相互作用能与半高宽的关系,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求得了L-B膜的层间电荷转移速度常数,L-B膜与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速度常数,分子作用能及半峰电位等参数,并比较了四种二茂铁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4.
5.
6.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在不同pH的B-R缓冲溶液中有不同的电氧化行为.文中以自制的SnO2:F膜光透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对TMB的电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TMB在pH 2.0至pH<4.0的B-R缓冲溶液中为一步两电子电氧化过程,在pH 4.0~pH<7.0的B-R缓冲溶液中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氧化过程,且在pH 6.5时则先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过程,随后其氧化产物进一步转化为偶氮化合物.实验中应用了薄层循环伏安法、薄层循环伏安吸收法、薄层恒电位电解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双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开路弛豫计时吸收光谱法等技术;测得了在各pH值的B-R缓冲溶液中TMB电氧化相应的克式量电位E0',电子转移数n以及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7.
从药用植物半夏的块茎鲜汁中提取的半夏凝集素(PTL),易化小鼠运动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ACh)量子释放,可在人工脂双层形成阳离子通道。本文报道了它对运动神经末梢膜电流的作用。 实验进行于小鼠肋间神经胸三角肌标本,利用神经周膜(perineurium)下记录,观察PTL对神经末梢前区的钠流、来源于神经末梢的三种钾流和两种钙流的影响,结果发现,PTL增大电压依赖快钙(I_(Ca),+),钠(I_(Na))和依Ca~(2+)钾流(I_K,Ca);而对电压依赖快(I_K,f)、慢(I_K,s)钾流却均无可见影响。作用是不可逆的,但PTL的专一结合糖-甘露聚糖可使之逆转。PTL这些作用的总合效应将促进Ca~(2+)内流,提高[Ca]_i,从而易化神经递质释放。据我们所知,这是凝集素影响哺乳类动物运动神经末梢膜电流的第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8.
9.
光通过弱无序散射介质时可产生分支流现象。针对激光在肥皂液薄膜中的传播,本文利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数值求解等效薛定谔方程,探究了光波长、肥皂液浓度、肥皂膜厚度等因素对光分支现象的影响。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显示,有效势场变化幅度越大、关联长度越小,分支现象越明显;相应地,激光波长越小、肥皂液浓度越高、肥皂膜厚度变化幅度越大、厚度变化关联长度越小,则分支现象越明显。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多种参数对光的分支现象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相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分支现象的产生机制,可作为创新性或居家物理实验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